一起原本普通的召回,一個小小的油門踏板,卻將一家擁有百年歷史的英國超豪華跑車品牌與成立一年多的深圳小工廠聯係到了一起,且前者主導的“羅生門”,在上周將“中國制造”推向風口浪尖。如今,這一出鬧劇仍在持續發酵。
2月6日,阿斯頓·馬丁發布公告稱,由于油門踏板臂存在斷裂風險,將在全球范圍內展開大規模的召回行動,共涉及問題汽車17590輛,其中,中國市場涉及1094輛。
對于召回原因,阿斯頓·馬丁方面的解釋是,來自中國的供應商採用了假冒DuPont的偽劣塑料。在向美國國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提交的文件中,阿斯頓·馬丁明確指出,負責油門踏板臂生產的深圳科翔模具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深圳科翔”)使用了東莞合成塑料有限公司提供的假冒DuPont公司的偽劣塑料。
在召回之余,阿斯頓·馬丁的整改措施還包括將中國的油門踏板桿生產線轉移到英國本土。這一表態瞬間引發了輿論風波。
“阿斯頓·馬丁的做法顯然會打擊‘中國制造’,其潛臺詞是對中國產品質量難以信任,有意將大眾對阿斯頓·馬丁產品質量和監控體係漏洞的關注,轉移到對中國零部件企業的炮轟”,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相關負責人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召回是很正常的事情,沒必要把細節公諸于眾,整車廠這種推卸責任拉替罪羊的做法,很難理解。“一般而言,整車廠商從保護自己核心供應商和長期穩定的供應鏈角度出發,不會向外界公布供應商的名稱和業務運作細節,阿斯頓·馬丁的這次召回的確有些超常規。”蓋世汽車CEO陳文凱如此表示。
令阿斯頓·馬丁始料未及的是,在其將“中國制造”推向風口浪尖之後,業界開始對此事件中涉及的供應商展開調查,不僅深圳科翔否認與其有關業務往來,也根本查找不到東莞合成。
到底由誰供貨?其各級供應商又是什麼狀況?未來如何解決這一窘境?一係列疑問如巨石激浪。
供應鏈迷雲
隨著事件的持續發酵,2月12日,阿斯頓·馬丁拉共達(中國)汽車銷售有限公司(阿斯頓·馬丁中國)向媒體發出了一份事實補充說明。
該說明指出,阿斯頓·馬丁與深圳科翔並無直接合同關係,後者為其四級供應商。按照其說法,阿斯頓·馬丁與負責油門踏板總成的一級供應商 Precision Varionic International Limited (PVI)之間有合同關係,PVI將油門踏板臂的制造轉包給香港Fast Forward Tooling (HK) 有限公司 (Fast Forward Tooling),而Fast Forward Tooling則自2013年4月開始將油門踏板的模制轉包給深圳科翔。
然而,截至目前,阿斯頓·馬丁所指的深圳科翔仍身份成迷。根據網絡資料,關于深圳市科翔模具有限公司的說明主要有兩個版本,一個版本是公司成立于2003年,注冊資本700萬-1000萬元,是一家長期致力于汽車部件、醫療器械、工業用品、電子類部件、小家電產品的模具設計與制作加工工廠;另一版本則是公司成立于2013年5月16日,注冊資本10萬元,是“一家集銷售、應用開發、產品加工于一體的模具廠家”。
上述兩家公司的注冊電話相同,注冊地址也基本一致。按照阿斯頓·馬丁所公布的地址查找,深圳科翔面積不到1000平方米的廠房里,擺放著大小車床十余臺,均比較破舊,且絕大部分沒有開工,門口也沒有明顯標識。
深圳科翔負責人張志昂在接受媒體採訪時也一再強調,“我們只生產模具,從來不生產汽車配件,與阿斯頓·馬丁所說的東莞公司沒有任何聯係。”
而對于 Fast Forward Tooling(中文名稱:泊安模具和制品有限公司),張志昂表示也“沒有合作”,僅僅是相關公司給深圳科翔模型,做出一些數量不多的樣品給客戶看而已,並不是產品。
在接受記者採訪時,張志昂也予以堅決否認,表示近期並未與阿斯頓·馬丁和Fast Forward Tooling等公司有過任何聯係。
此外,根據《人民日報》記者的調查,阿斯頓·馬丁所提到的Fast For-ward Tooling也很神秘,其位于深圳的辦公室房門緊閉,人去樓空。而在工商局中英文查詢,也找不到東莞合成的任何信息,阿斯頓·馬丁提供的地址所在地管理處也稱並無該公司。
而根據阿斯頓·馬丁的描述,上下遊供應商曾齊心協力查找責任方,“阿斯頓·馬丁與PVI、Fast For-ward Tooling、深圳科翔和DuPont一起合作,並確認了塑料原料是假冒的,並且追溯其源頭是一家當地的批發商”。
但如果 Fast Forward Tooling都已難覓蹤影,而深圳科翔又極力撇清,這種通力合作很難不被打上問號。
關于供應鏈的種種疑問,經濟觀察報記者致信阿斯頓·馬丁公關負責人,但截至發稿時尚未收到回復。
“科翔是阿斯頓·馬丁的供應商是確認無疑的。”接近阿斯頓·馬丁的相關負責人稱,但科翔方面一直否認,阿斯頓·馬丁方面也沒有正面反駁,其實也是有難言之隱。
按照其表述,神秘供應鏈的背後還有諸多復雜的故事難以明言。
誰之過?
阿斯頓·馬丁沒有料到,一個簡單的召回和陳述,卻“搬石頭砸了自己的腳”。
事實上,自2013年5月份至今,阿斯頓·馬丁因旗下車輛油門踏板存安全隱患已在全球多次召回,此番是其第二輪擴大召回。由于阿斯頓·馬丁此次將責任歸于中國不知名的供應商,才引發了大規模的關注。
業界普遍認為,是阿斯頓·馬丁推卸責任的舉措讓其“聰明反被聰明誤”。在線汽車售後市場業務平臺——彼恩思客PNSEEK的創始人錢偉稱,“這種做法實在太令人費解,不知道是想自作聰明,還是引發事端。”
頂了數天壓力的阿斯頓·馬丁于2月12日發出官方聲明稱,從未“責備”深圳科翔在模制油門踏板臂時有意使用假冒材料。
“阿斯頓·馬丁認為深圳科翔是誠實地去購買塑料原料的,認為所買的是所要求的真的DuPont 材料”,接近阿斯頓·馬丁的相關人士進一步解釋稱,“阿斯頓·馬丁從來沒有指責科翔故意購假,只是在提交給美國的文件中陳述了事實,並沒有推卸責任的意思。”
即便如此,在錢偉看來,整車廠商斷定供應商是否採用假貨並不容易。“在阿斯頓·馬丁事件中,整車廠不能貿然說是使用假貨,除非有充分的證據證明進廠時是DuPont的包裝而實際不是DuPont的貨。但如果供應商不提供證據,整車廠如何知道?”
錢偉告訴經濟觀察報記者,很多OEM供應商原本只是售後企業,能力有限,而下遊供應商也是管理松散,因此,最終的零部件產品只是質量問題,而非假貨。
事實上,整個事件最終將阿斯頓·馬丁的供應鏈推向了前臺。“本次召回體現出這家超豪華車品牌供應鏈管理能力的脆弱。”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相關負責人在接受記者採訪時稱。
首先,這種逐級轉包的情況是否違反了業界常規?
蓋世汽車CEO陳文凱稱,對于常規車型,因為產量較大,一般不會將總成件整體外包給第三方公司生產,更不會轉包給一個代理公司。但對于超級豪華車,的確存在一些一級供應商主要提供設計和工程方案,生產則由整車廠商共同審核指定第三方完成的情況。
錢偉也認為,隨著專業化分工,轉包是合理的方式。但關鍵是對下遊供應商的管控,阿斯頓·馬丁顯然難辭其咎。
阿斯頓·馬丁採購總監Gary Archer在聲明中稱,“我們與我們的一級(直接)供應商以及眾多二級供應商一直保持著緊密的合作關係。眾所周知,對所有汽車制造商來說,供應鏈管理都是一個很大的挑戰。”
接近阿斯頓·馬丁的相關負責人稱,阿斯頓·馬丁與一級供應商具有合同關係,會對其質量進行有效把控,一級供應商再對下一級供應商進行風險和質量把控,阿斯頓·馬丁並不會過多深入到下遊供應商的管控上。
陳文凱表示,在本案例中,廠商試圖說明自己不知情、與自己沒有直接合同關係,這是在推卸責任,汽車制造業的供應商及供應鏈管理非常嚴格,用與自己沒有直接合同關係的借口來推責,太過業余了。
錢偉告訴經濟觀察報記者,很多時候,廠家不知道客戶是誰,是售後還是OEM,質量標準完全不同,但即使是第五層供應商,整車廠商也應該參與審核,嚴格按照質量標準執行才不會有問題。
此外,DuPont杜邦原材料從多個地方都可以採購到,這樣的情況對于主流整車企業而言都非常少見。“如果連原材料的真假品質檢驗都無法把關的公司,非常難以想象能進入整車廠商的配套體係。如果是這樣,那麼這個供應商的能力成問題,整車廠商的供應商評審也有問題,這個供應鏈將漏洞百出。”
如果在層層轉包中出現技術信息的理解誤差,導致材料用錯,也說明供應鏈的管理體係存在問題。
一位來自浙江的機電企業負責人表示,問題的關鍵還是在于國內外相關行業標準不統一,採用材料的規格等沒有形成共識。如阿斯頓·馬丁這樣的外資企業並不十分了解國內的實際情況,其採購體係也沒有充分盡責,供應方與採購方在實際操作過程中的供給與需求沒有完全對標。
陳文凱也認為,作為小眾的超豪華車型,整車廠的整體規模不大,操作經驗相對欠缺,一旦銷量大幅攀升,就容易出現管理上的各種問題。在官方聲明中,阿斯頓·馬丁承認,並非所有被更換的或用于召回的油門踏板臂都是用假冒材料制造的,只有2013年10月4日到2013年12月31日之間制造的765輛車上的油門踏板臂使用了假冒DuPont材料制造。因此,此番召回的2007年至2013年的17590輛車,並不能都歸咎到此番中國供應商的採購事件中來。
接近阿斯頓·馬丁的相關負責人稱,目前對于如何處罰相關責任方還沒有結果,相關細節也還在調查中,以後會加強供應鏈的管理。
阿斯頓·馬丁採購總監Gary Archer稱,“目前正在強化供應鏈圖譜工具,以幫助我們了解更多涉及汽車生產關鍵領域的下級供應鏈的情況,這將有助于管理和降低供應鏈風險。”張煦
[責任編輯: 林天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