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經貿  >  汽車  > 正文

中國稱全球最大汽車市場尷尬:核心部件仍進口

2013-10-18 10:40 來源:第一財經日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 國內本土企業規模小、研發投入低,外資汽車零部件産量佔比越來越高。發動機、汽油機渦輪增壓器等核心零部件幾乎全部被國際品牌壟斷 ]

  “自動變速箱國産化率非常低,低到什麼程度,拿一輛15萬價位以上的汽車來説,其自動變速箱國産化率幾乎是零,裝配在10萬到15萬元的汽車上的自動變速箱也不會超過20%的國産化率,所以説自動變速箱總成基本上完全被國際上比較大的變速箱廠所壟斷。”上海新孚美變速箱技術服務有限公司總經理遲永波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

  國內的整車企業以及汽車零部件廠商在自動變速箱等核心技術上則基本依賴外資。中國每年需從外資進口300多億元的自動變速箱總成。

  對外依賴

  “我們這幾年每年銷售的汽車中搭載自動變速箱的車輛在300萬~400萬輛。除了每年進口接近300萬台的自動變速箱總成,大概有100萬套的自動變速箱進行了國産化,但是國産化率幾乎為零,國內的生産線就是個組裝線,零部件都從海外採購,然後到中國市場組裝。”遲永波告訴記者。

  “大的汽車集團老闆沒有動力加大投資核心技術開發,也不熱衷國産化,關注的是銷量每年提升多少,賺多少錢。小的汽車企業又沒有多餘的資本和能力對核心技術的開發。”遲永波表示。

  2011年,中國汽車工程研究院發佈的一份報告稱,目前中國零部件企業重復建設嚴重,生産集中度不高,國內本土企業規模小、研發投入低,外資汽車零部件産量佔比越來越高。發動機、汽油機渦輪增壓器等核心零部件幾乎全部被國際品牌壟斷,本土品牌所佔份額寥寥無幾。

  變速箱與發動機是一輛汽車動力總成組成的兩個核心部件,它是將發動機的動力傳輸到四個車輪上的紐帶,從某種意義上講它決定著一輛汽車的價值。在中國汽車市場,來自美國的博格華納、日本的愛信精機以及德國的採埃孚基本上壟斷了自動變速箱市場。

  正是得益於中國市場的貢獻,博格華納等外資廠商在中國市場銷量呈現驚人的增長速度。博格華納1995年在中國市場的銷售額只有1億元人民幣,1500名員工,到2010年為止銷售額是25億元,但員工只有1000名,銷售增長了25倍。

  與美國公司風格不同,來自日本的自動變速箱公司愛信則在中國悶聲發大財。水清木華研究總監周彥武説,中國市場上80%的自動擋變速箱都由愛信提供。截至2012年10月,愛信在國內已擁有28家關聯汽車零部件生産企業,是國內自主品牌選配自動變速器的首選。

  國內對自動變速箱的總成進口金額多年來一直位居汽車零部件全部進口金額第一位。全國乘用車聯席會副秘書長崔東樹表示,去年國內進口自動變速箱總成大概為297萬套,進口金額為64億美元,佔到所有汽車零部件進口金額的20%左右。

  僵局難破

  為了打破國外技術壟斷和解決自動變速箱技術瓶頸,在國家發改委主導下,2008年4月份,包括上汽集團、一汽集團、東風汽車等12家本土汽車企業成立中發聯實業有限公司(下稱“中發聯”),與外商博格華納合資聯合開發自動變速箱,這被視為國內企業掌握核心技術的一次重要機會。

  2008年11月,博格華納與中發聯在北京簽訂了合資合同,成立博格華納雙離合器傳動系統有限公司。雙方股比為66:34。合資公司投資總額為2億美元,合資公司的地點位於大連經濟開發區,計劃于2011年早期建成並投入使用。合資公司將生産和開發雙離合器自動變速器中的核心産品:雙離合器模組、扭振減震器模組和控制模組。

  但事實上,當前中發聯所呈現的“聯而不盟”狀態與其成立的初衷已經完全相悖。“中發聯已經淪為一家投資公司,試圖通過中發聯平臺向博格華納學習技術的想法不切實際。各個汽車廠商的核心總成都是競爭關係,由一家公司來為12家企業設計開發變速箱總成比較難實現,各個汽車廠商現在都是自己在開發自動變速箱技術。”國內一家整車企業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

  已有國內汽車廠商在自動變速箱技術上有所突破。上汽變速器公司已經投入40多億元來研發自動變速箱技術,新一代的榮威550搭載的部分自動變速箱,就由上汽變速器公司提供。比亞迪、吉利以及江淮汽車都已經具備自動變速箱的整合能力,並實現了小批量的市場匹配。

  遲永波説,具備自動變速器總成的整合能力,不代表本土車企在製造自動變速箱上不受制于外商,比如電磁閥技術仍受制于外方。(王麗歌)

[責任編輯: 雍紫薇]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股 市
臺灣| 大陸
    臺股17日開盤漲44點 為8538點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繫我們Q&A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