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經貿  >  汽車  > 正文

“500強”的中國車企其實只是“500大”

2013-07-19 09:26 來源:南方日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國內汽車大集團嚴格意義上來講仍是“外強中乾”,因為它們的壯大更多是依賴強勢的合資體,而不是自有品牌和産品,因此入圍世界500強的中國國有車企,還只能是“500大”。

  近日發佈的《財富》2013年世界500強排行榜中,汽車業上榜公司出現了一些明顯的變化,頗能一窺全球格局中新勢力版圖的演變。

  在中國車企方面,最明顯的進步就是北汽和廣汽的上榜。這是繼去年吉利汽車上榜後,另一個重大的突破。首次上榜的北汽集團,以333.7億美元的營業收入一舉位列第336位,以及上榜中國汽車公司的第5位,勢頭十分強勁。而在去年嚴峻的市場環境中,廣州汽車集團仍實現首次上榜,以241.448億美元的營業收入位居全球第483位。

  廣汽和北汽的上位,顯示了國內二線大汽車集團的後勁。在全球格局中,它們的此次上位並沒有帶來太大的影響,但對國內汽車業發展格局卻將有深遠的改變。迄今為止,國內汽車業仍是上汽、東風和一汽把持的三大格局,每年都能毫無懸念地進入全球500強。特別是上汽集團以2012年度合併報表762.336億美元的銷售收入第九次邁進世界500強,排名第103位,比上一年度上升了27位。在世界500強公司的汽車類中,上汽集團還位列第10名,超越了現代汽車、標致等公司。

  在三大之外,歸納在中國兵器工業集團公司下面的長安汽車集團,沒有單獨上榜。從目前來看,隨著北汽和廣汽的上位,長安的國內汽車“老四”位置或將很快受到挑戰。此前,長安是通過兼併昌河和哈飛,在産銷規模上位列四大,可惜這一輪整合至今尚未能真正收效,長安在經營效益上相比三大仍有不少的距離。實際上,北汽的實力現在和長安已經相差不遠。如果北汽接下來能夠順利展開兼併重組,實力將進一步加強,勢將改變目前的四大格局。而北汽的志向將不僅是超越長安。廣汽經過前幾年的積極擴張佈局,也將進入一個提升實力的關鍵階段,未來也將推動國內競爭格局的洗牌。

  當然,國內汽車大集團嚴格意義上來講仍是“外強中乾”,因為它們的壯大更多是依賴強勢的合資體,而不是自有品牌和産品,這一消現狀在較長時間內仍會持續,因此入圍世界500強的中國國有車企,還只能是“500大”。從規模來看,儘管作為中國最大規模的車企,上汽已經位列汽車業前十名,但相比進入世界500強前十名的豐田汽車和大眾汽車仍是小字輩,年營業收入只相當於豐田汽車的28%。

  金融危機以來,汽車業競爭格局也發生深刻的變化。今年上榜世界500強的前10家汽車公司分別是豐田、大眾、通用、戴姆勒、EXOR集團、福特、本田、日産、寶馬和上汽集團,豐田和大眾已經超越了通用。從更遠的時間軸來看,本田和現代上位則是近幾十年來世界汽車業競爭的勝利者。儘管從統計上來看,現代汽車還不及上汽集團,但在實際市場競爭力上,上汽相比現代是不可同日而語。

  對於中國汽車業來説,下一步還有哪家民營車企能上榜世界500強,將是一個更具標誌性意義的突破。吉利汽車從去年開始位列世界500強,這是因為並購了豪華車品牌沃爾沃的緣故。而長城汽車和比亞迪汽車,未來是否也將能位列500強?從目前來看,長城汽車將有更多可能。它們一旦入圍,將能更大程度代表中國品牌汽車的崛起。

  今年的7月15日是一汽建廠60週年,也是中國汽車工業的60週年,而中國汽車業的大發展實際上依賴於最近20多年的深入開放對外合資合作。從目前來看,大汽車集團在發展中國品牌上,未來仍將讓人擔憂。這主要在於其國有企業的性質,仍滲透著行政化的經營機制,讓企業精英的努力難以達到預定效果,實際上也很難催生真正的企業家,也讓民族品牌的發展缺少更好的土壤。如作為中國最著名的汽車品牌,紅旗的沉浮就有著很多經濟領域以外因素的干擾,包括完全為政治而生,而一度停産也完全來自行政化的命令。這都是很不正常的品牌生死方式。而此次紅旗復興的關鍵則仍在能夠真正依賴市場實現健康的發展。真正回歸市場,也仍是中國汽車業要面對的核心命題。以往的對外合資合作,就是一種回歸市場,而現在需要更好的杠桿。 陳志傑

[責任編輯: 雍紫薇]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股 市
臺灣| 大陸
    臺股17日開盤漲44點 為8538點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繫我們Q&A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