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聞網臺北12月29日電(河北日報記者 梁海濤)12月27日至29日,參加河北文化寶島行暨經濟合作交流周活動的河北參訪團先後赴臺灣的南投縣和嘉義市,考察了當地的農業産業化、文化旅遊業等,各具特色的農業産業化發展之路給代表團留下了深刻印象。
南投縣位於寶島的中心,是全臺唯一不臨海的縣,産業主要以農業為主,近年來在特色種植養殖領域在臺灣獨樹一幟,這引起了河北參訪團的濃厚興趣。
在該縣國姓鄉(以當年鄭成功被明朝賜國姓“朱”而得來),有2000多戶農戶以養殖水鹿為業,水鹿的鹿茸價格比梅花鹿要高出許多,成為當地農民的主要收入來源。河北參訪團成員一路走一路看,大家對當地農業産業的鮮明特色感觸頗深,紛紛表示要把他們的好做法帶回去,通過特色産業助農增收。
不但有特色産業,而且有特色産品。在該鄉百勝園休閒農場,還種出了臺灣品質最好的咖啡。這家農場在幾十年前從海外引進了咖啡原種,經過培育終於使其在臺灣“安家”,並逐漸形成了自己的品牌,暢銷全臺。
如今在臺灣,農業經濟發展各具特色,每個鄉村幾乎都有自己的“主打牌”。除了林果業、養殖業,許多頗具文化風情的旅遊項目也開始“唱主角”,給當地民眾帶來更多的收入。
在該縣仁愛鄉,生活著一支名為賽德克族的高山族部落——前不久在大陸公映的臺灣電影《賽德克巴萊》,就是以這一台灣原住民部落英勇抗擊日本殖民者統治為藍本創作的。如今,該部落建起了民族風情園,通過表演的方式復原傳統的生産生活方式,“還原”了一個古老的部落文明,引來眾多遊客。“以這樣的方式保護和傳承傳統文化,並且還能夠創造經濟效益,確實值得我們學習。”河北參訪團成員紛紛感嘆,在農業産業化和農村面貌改造提升中,一定要注意保護和利用好傳統文化,使之成為助農增收的“新名片”。
休閒旅遊、文化傳承、創意産品——既有各具特色的農業産業,又有不同特點的文化創意,“沒想到農業還可以做成這樣。”這是河北參訪團成員在考察結束後説得最多的一句話。
[責任編輯: 楊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