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經貿  >  農業  > 正文

國內非轉基因大豆業飽受衝擊 大豆種植面積銳減

2013-11-07 09:34 來源:北京日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最近,轉基因食品和轉基因大豆,再次處於輿論的風口浪尖!日前有媒體披露,國內61名兩院院士集體上書要求政府放開轉基因水稻種植,但是有關方面對院士名單諱莫如深。甘肅省張掖市一條“嚴禁任何企業和個人在張掖落地從事繁育、銷售和使用轉基因種子的經營活動”規定,更是在網上引起熱議。而就在本月,大豆收穫的季節,大豆主産區黑龍江省的大豆協會再次發出“國産非轉基因大豆加工企業9成面臨倒閉”的警告。進口的包括轉基因大豆在內的轉基因食品,將如何衝擊國內的相關産業,以及到底是否安全,是大家十分關注的兩個問題。本報記者對此進行了較為深入的調查,分上下兩篇刊發,試圖對這兩個問題作出一點解答。

  進入11月,正是黑龍江省三江平原一年中最繁忙的時刻,剛剛收穫的糧食將在這個月完成晾曬和入庫的全部環節,大大小小的糧庫門口前來送糧的貨車經常會排起長隊。“今年三等水稻的收購價是每斤1.5元,黃豆沒有指導價,我們也不收。”建三江前進農場第三糧庫是國家級糧食儲備庫,這裡的負責人告訴記者,這兩年已經沒人種非轉基因大豆了(國內一直禁止種轉基因大豆),沒有大宗的黃豆産出,糧庫自然也就不再收儲。而在幾年之前,這裡曾是黃豆的主要産地之一,黃豆的種植面積一度曾佔到所有耕地4成左右的份額。

  就在昨天,中國食用油網預測,11月進口轉基因大豆數量預計將達到650萬噸,遠高於去年同期的416萬噸,為近5年來月度同期進口量最高記錄。

  一面是非轉基因大豆種植面積和産量銳減,一面是國外轉基因大豆瘋狂涌入,這一減一增的背後到底反映了什麼?

  大豆産地

  大豆每畝比水稻少掙600元

  “不種大豆就是因為大豆不掙錢。”前進農場農民陳鵬告訴記者。1984年剛開始承包土地時,他承包的3000畝地種的都是大豆,那時種植大豆比種水稻的利潤還高,而且不需投入平整土地、打井等一系列成本,但從上個世紀末開始,這種情況發生了明顯的變化,水稻價格逐年上漲,但大豆價格卻一直原地踏步,漲幅有限,因而2005年,他就把大部分承包的土地變為水田,到了去年,連坡地上也都改種了玉米,不再種植大豆。

  陳鵬算了一筆賬,以今年為例,水稻的收購價是每斤1.5元,雖然受水災影響水稻的産量有所下降,但畝産依舊穩定在1000斤左右,算下來每畝地種水稻毛收入1500元,而大豆今年的畝産則在350斤左右,雖然價格最高的能到2.6元,但算下來一畝地的毛收入只有900元左右,比水稻少600元,而兩者的種植成本相差並不大。“同樣種一畝地,種大豆收益只有種水稻的60%,誰還願意種。”

  黑龍江省農業部門發佈的調查也顯示,2012年黑龍江種植大豆每畝凈利潤為256元,玉米每畝凈利潤為495元,粳稻每畝凈利潤高達695元。兩畝大豆的利潤趕不上一畝水稻。

  而除此以外,種植風險也不容忽視,水稻、玉米交到糧庫就可以有國家的指導價保底,而大豆則只能交到榨油廠或是大豆經銷商手裏,價格隨行就市,風險頗高。

  “利潤加風險”的綜合作用下,也就不難理解大豆種植面積的大面積萎縮。數據顯示,黑龍江省大豆種植面積一度佔到全國三分之一還多,但到了今年已經銳減至3105萬畝,比2009年時6011.7萬畝的種植面積已減少近一半。

  而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則是進口大豆量的急速上升,2009年中國進口大豆總量為4255萬噸,到了去年這個數量已經增加到了5838萬噸,增幅達37.2%,去年進口大豆總量幾乎佔到國內消費量的80%以上,而轉基因大豆佔到了進口大豆總量的九成多。

  “其實這就是一個簡單的價格問題,國産非轉基因大豆貴、進口轉基因大豆便宜。”黑龍江省大豆協會副秘書長王小語對記者説,眼下一噸國産非轉基因大豆價格約為4500元左右,而進口轉基因大豆最新價格為每噸510美元(約合3107.8元),低了近三分之一。

  加工企業

  轉基因加工成本一噸少200元

  除了購入價格上的差別外,企業在利潤上的考量也是轉基因大豆進口量連年上升的一個重要原因。

  “加工轉基因大豆和國産大豆一噸要差出200元以上的成本。”九三糧油工業集團副總經理楊寶龍也算了一筆賬。刨去本身的差價不論,國産非轉基因大豆需要企業從農民手中自己收購、稱重、化驗、運輸,每一項工作都要企業自己親力親為,投入諸多人力物力,僅這幾項每噸就增加了近百元的成本。

  而在商業上,加工企業多付的成本並不止於此。同樣是用大豆,用進口轉基因大豆可以以月為單位進行資金流轉,一年資金可以迴圈流動5至6次。而用國産非轉基因大豆則要一次備足一年的生産貨源,不但拉長了資金的流動期限,還需要更多的倉儲面積。而加入這些成本之後,一噸國産大豆的加工成本已經高出進口轉基因大豆超過200元。在這種情況下,加工企業每加工一噸就虧一噸,唯一的結局就是倒閉。

  據黑龍江省大豆協會統計,其全省油脂加工企業年加工産能在1450萬噸左右,但目前九成以上非轉基因大豆加工企業都已停産,實際加工量只有200萬噸左右,非轉基因大豆加工企業已經到了“集體倒閉”的邊緣。

  “如果讓油脂加工企業自己選,經濟利益的作用下,誰也不會選擇國內的非轉基因大豆。”北京一家大型油脂企業的負責人向記者坦言,兩者在市場上並沒有明顯的區別,消費者對非轉基因大豆製品認識不足,沒有價格優勢的情況下,加工企業只能選擇進口轉基因大豆。

  未來展望

  導致糧食危機,還是規律使然?

  “從短期的情況看,進口轉基因大豆的價格確實比國産非轉基因大豆的價格要低,但是當轉基因大豆100%地佔領了中國市場,我國大豆産業消亡後,進口轉基因大豆還會這麼便宜嗎?”在國內知名反轉基因人士顧秀林看來,國産非轉基因大豆産量、種植面積、加工量的萎縮實質上是一場“糧食危機”。

  但是,在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副教授朱毅看來,如今的困局恰恰是國內反對轉基因大豆種植所引起的。她介紹,目前我國對轉基因大豆是“可以進口、加工,但不能自己種植”。這是一個奇怪理論,在經濟杠桿下,國産大豆式微已是必然,那麼為何不讓農民種産量更高的轉基因産品?她對記者説,如今的困局更需要的是一場“産業升級”,最好的辦法就是放開轉基因大豆種植。

  而在黑龍江省大豆協會副秘書長王小語看來,進口轉基因大豆對於國産大豆造成的衝擊是毋庸置疑的,在這種情況下,有關部門應該給出一個明確的統一的聲音。如今,一方面有關部門在增加進口的轉基因大豆品種的數量,但另一方面又強調我國沒有批准轉基因糧食作物商業化種植,在這種情況下,國産非轉基因大豆和相關加工企業的處境只能日益尷尬。

關於基因大豆事件最新動態:

中國非轉基因大豆可能消亡 超九成加工企業已停産

黑龍江非轉基因大豆面積銳減 “大豆之鄉”難見大豆

黑龍江非轉基因大豆産業遇危機:加工一噸虧一噸

中國最大非轉基因大豆種植區九成豆企虧損停産

各方評論:

專家:中國已有5大類17種轉基因生物在售

專家稱轉基因大豆沒問題 不吃轉基因主糧是底線

我們身邊有多少“轉基因”?

 

 

[責任編輯: 雍紫薇]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股 市
臺灣| 大陸
    臺股17日開盤漲44點 為8538點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繫我們Q&A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