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經貿  >  農業  > 正文

兩岸聚焦:臺灣漁業轉型還不錯

2013-07-11 09:26 來源:人民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圖為東港漁民正在處理剛剛捕撈的黑鮪魚。

  邢廣利攝

  臺灣現有漁港200多個,漁業主要分為海洋漁業和漁業生産。由於發展歷史久,捕撈技術好,並且設備先進,臺灣漁業一直具備較強國際競爭力。但是,隨著“少子化”趨勢帶來的漁民“老化”,臺灣漁業面臨著勞動力減少的隱憂。此外,海洋資源逐漸枯竭也一直是臺灣漁業的現實挑戰。因此,漁業轉型,漁民“轉業”,正是臺灣漁業近10年來的一個重要趨勢。

  遠洋漁業:整裝再出發

  記者來到高雄前鎮漁港時,正巧碰上一艘1000噸級的搬運船“合群號”在碼頭卸貨。一箱箱魚貨被不斷用吊網從船上卸下,一落地,船下的工人立刻分揀,然後用傳送帶直接送到貨主的卡車上。

  前鎮漁港屬於臺灣遠洋漁業基地,是臺灣捕獲量最多也是船舶噸位最大的漁港。“遠洋漁船出海一趟大概需要兩三年時間,魚貨積累到一定數量後,往往會委託‘合群號’這樣的搬運船把魚貨冷凍後運回臺灣。”高雄區漁會魚市場專員林祺豪告訴記者,這次剛好碰上“合群號”從印度洋海域回港,運回的是以魷魚和墨魚為主的1000噸魚貨。

  臺灣的遠洋漁業長期居於世界前列。目前,年均總産量超過80萬噸,總作業船數近2000艘,每年為臺灣創造的總産值逾400億元新台幣。

  高雄區漁會總幹事吳敏貞告訴記者,臺灣遠洋船隊噸位馬力大、設備先進、續航能力強、基地分佈廣,尤其是大型魷魚釣和大型圍網技術比較先進。近年來,雖然面對漁産品貿易自由化、油價高漲、船員老化、經營成本提高等問題的衝擊,但臺灣遠洋漁業界積極開拓資源,整合社會各方力量,依然保持著較好的發展態勢。

  臺灣省漁會總幹事林啟滄表示,近年來,臺灣不僅積極與國際漁業組織、保育團體等合作,而且重視休漁,並不斷培育臺灣漁民永續經營的理念。 

  據了解,高雄漁會現擁有3萬會員(包括船員和船主等),漁船總噸位逾56萬噸,各會員單位總産值中98%來自遠洋漁業,近海和養殖業只佔極少部分。近些年來,臺灣遠洋漁業的産量和産值一直佔據臺灣漁業的一半以上,但漁戶數卻不到5%,顯示出較高的單位産能。

  作為臺灣遠洋漁業的代表,高雄區漁會的收入來源主要依靠當地生産性魚市場(一手市場)的交易服務費等。由於魚貨量可觀且多為高價值經濟魚種,加上經營管理得宜,漁會目前每年管理的交易量約20余萬噸,交易金額約40億元,漁會自身的收入也水漲船高。

  傳統漁村:漁民開工廠

  嘉義縣東石鄉,74歲的吳圳雄如今以養殖蚵仔為業。工廠門前保留的舊船,卻是老人家忘不掉的經歷。年輕時出海,現在做海産養殖,像吳圳雄這樣的轉變,在東石鄉並不鮮見。

  近海和沿岸漁業曾是臺灣漁業的重要組成,但隨著水産資源枯竭及人員老化而逐漸萎縮。進入本世紀以來,臺灣致力於推動養殖漁業發展,這才有了傳統漁村變為“加工廠”的轉變。

  嘉義縣養殖漁業生産區發展協會理事長陳振昆説,臺灣養殖業也經歷了一個轉變。開始以淡水魚為主,即青魚、草魚、鰱魚、鳙魚等,後來出於環保考量,轉向以海水或半海水養殖虱目魚、烏魚等。

  目前全臺養殖漁業合計養殖面積逾5萬公頃,在漁業總産量和總産值中的比重均佔三成左右,維繫著4萬餘養殖戶的生計。島內養殖漁業興盛的嘉義、彰化、雲林、臺南等縣,養殖産值更是佔各縣漁業總産值的90%以上。陳振昆自豪地説:“臺灣大力發展養殖漁業近10年,這些年養殖業者的日子過得都還算不錯。”

  嘉義是臺灣烏魚的重要産區,養殖面積逾200公頃,年産量約360噸。在今年“臺灣十大優質烏魚子”的團體組評比中,嘉義縣拿下第二名的佳績。而東石鄉的林篤毅,奪“5至7兩”及“7兩以上”兩個組別雙料冠軍。林篤毅目前擁有13個魚塭(魚池),共約8公頃。他告訴記者,養殖烏魚子一般需要從採購烏魚苗開始。“一條烏魚要養到可以取魚子,一般要花3年時間養殖。而且要靠水溫、水質環境、飼料等來調控性別和成長週期,掌握不好就會損失很大。”據介紹,林篤毅家本年度的烏魚子産量約有9000台斤(1台斤為600克),而他的銷售均價約每台斤2000元新台幣。刨去六成左右的養殖成本,今年是個豐收年。

  養殖漁業的興盛也帶動了水産加工業的發展。在嘉義布袋鎮的正鑫水産加工有限公司,記者見到了41歲的蔡鳳祺。其父從養殖虱目魚起步,子承父業的他,如今從事二級加工,每年可以處理逾170噸虱目魚,生産的虱目魚丸通過臺灣優良食品認證,已賣到了上海。

  昔日漁港,如今已見不到清晨出海、夕陽魚滿艙的情景,曾經的繁華逝去,如何轉型?當地政府通過整體規劃,將漁港打造成休閒觀光勝地。嘉義東石漁港如今已成為臺灣中南部頗具美名的觀光景點,夕陽美景、音樂悠揚,“捕獲”眾多遊人前來休閒度假。

  漁業轉型:目光投向大陸

  不論是在漁村或是碼頭采訪,島內的業者談到未來的期待和發展,都不約而同地將目光投向了大陸。臺灣南部的遠洋漁業界人士認為,臺灣的地理位置造就了遠洋漁業的繁榮,而經過上世紀的高速發展和快速擴張后,現在進入到了調整期。而大陸在遠洋漁業方面也有很強的優勢,兩岸業界可以積極思考交流、合作,共同應對挑戰,攜手實現遠洋漁業的破浪前行。

  林啟滄表示,臺灣漁業囿于海洋資源有限等客觀條件,未來將持續推動漁業轉型發展。擴大兩岸漁業交流合作是臺灣推動漁業轉型的重要一環。

  “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ECFA)對臺灣漁業的推動作用非常顯著,不僅減少了關稅支出,降低了貿易成本,也擴大了臺灣水産品市場規模,有助於調節産銷平衡。2010年,臺灣冷凍秋刀魚銷往大陸的數量為2200噸,而2012年達到2.4萬餘噸。這種‘爆量式增長’,完全有賴於ECFA的推動,體現了兩岸漁業交流合作的成果。”林啟滄説。

  林啟滄還説,漁業是兩岸非常重要的産業之一,兩岸互補性強,合作空間巨大。大陸經濟發展迅速,市場廣闊,消費力強;而臺灣具備技術和經驗優勢,兩岸未來在産業交流、海上保育等領域可以展開更廣泛的合作。

  《 人民日報 》( 2013年07月11日 20 版)

[責任編輯: 雍紫薇]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股 市
臺灣| 大陸
    臺股17日開盤漲44點 為8538點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繫我們Q&A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