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經貿  >  農業  > 正文

兩岸聚焦:果蔬産銷在臺灣

2013-06-20 13:25 來源:人民日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淩晨3時20分,臺北夜色正濃時候,位於萬大路的臺北農産運銷公司第一果菜批發市場已是燈火通明、人聲鼎沸。寬敞的交易大廳裏,堆滿了裝有各種蔬菜瓜果的紙箱。一台臺電腦交易機前,圍著一群群參與競價的承銷商,他們一邊緊盯著電腦顯示屏上不斷變化的蔬菜品種、等級、價格,一邊仔細聽著拍賣員的報價,隨時準備“下手”。

  臺北農産運銷公司的工作人員焦鈞告訴記者,臺灣各地都有著大大小小的果菜拍賣批發市場,他們公司的兩家果菜市場,承擔了全臺灣約7成果菜的拍賣和批發。而且拍賣作業已經全部實現電腦化,形成了進貨、過磅、現貨、抽樣檢驗農藥殘留、評價、定價、電腦拍賣、成交、送貨、冷藏、繳款、貨款撥付一條龍的操作服務流程。他們這樣做的目的,首先在於提高農産品價格,優質優價,讓農民真正得到實惠,二是確保農産品安全,保護消費者的利益,三是促進公平交易。

  每天的拍賣在早上6時結束,大約6時30分,有關當日果蔬的指導價格就會在臺北農産運銷公司網站上公佈。臺灣果蔬生産的主管單位“農糧署”和島內的農業組織和農民就能即時了解果蔬的市場行情,及時因應市場的波動。經過現代化發展的洗禮,臺灣基本形成了包括農産運銷在內的保障農民利益的相關機制。農民有自己的組織——農會。根據農會法,農會分為鄉鎮農會、縣(市)農會、省農會三級,分別接受同級相應農政部門的指導。農民只要交納少量的會費,就能成為會員。農會的一個主要功能,就是指導農民生産、銷售。各個農會底下都有各種“産銷班”,這些産銷班都直接與批發市場、超市、果蔬加工企業直接對接。

  臺灣省農會總幹事張永成告訴記者,為了控制總量,臺灣提倡計劃生産。尤其是普通葉菜類,要求農民到農會登記種植面積、時間,如果真的發生“菜賤傷農”的事情,那麼那些登記的農民就會優先獲得“農糧署”的補償。

  作為主管單位“農糧署”,它也會隨時監控果蔬生産、銷售等各個環節,及時發佈種植建議、市場前景,必要時分階段勸導農民刨除作物,以免造成更多損失,並視情況對這些農民提供補償。當市場出現供過於求的情況時,“農糧署”會集中採購冷藏,等市場平穩時再釋出。此外,“農糧署”還會就某種盛産果蔬進行消費指導,比如在卷心菜生産過剩時,推廣拿卷心菜作為基本食材的美食活動,以此帶動買氣。遇到有炒家炒作某種果蔬時,“農糧署”也會建議政府短時開放此種果蔬免稅進口,迅速平穩市場。

  不過,張永成總幹事向記者表示,臺灣雖然有些經驗,但計劃生産也只能做到6、7成,“菜賤傷農”的事還是會發生,未來兩岸聯手,也許能找出解決之道。(本報記者 吳亞明)

[責任編輯: 雍紫薇]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股 市
臺灣| 大陸
    臺股17日開盤漲44點 為8538點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繫我們Q&A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