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經貿  >  農業  > 正文

我國首批19個重要農業文化遺産發佈

2013-05-21 15:33 來源:新華財經 字號:       轉發 列印

  5月21日,在我國第8個“文化遺産日”來臨前,農業部公佈了河北宣化傳統葡萄園等19個傳統農業系統為第一批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産。

  農業部副部長高鴻賓在發佈活動中指出,我國農耕文化源遠流長,是中華文明立足傳承之根基。中華民族創造了種類繁多、特色明顯、經濟與生態價值高度統一的傳統農業生産系統,不僅推動了農業的發展,保障了百姓的生計,促進了社會的進步,而且由此演生和創造了悠久燦爛的中華文明。但由於缺乏系統有效的保護,在經濟快速發展、城鎮化加快推進和現代技術應用的過程中,一些重要農業文化遺産正面臨著被破壞、被遺忘、被拋棄的危險。

  高鴻賓強調,中國農業文化遺産體現著中華民族的生命力和創造力,貫穿于中國傳統文化的始終,是各民族智慧的結晶,是全人類文明的瑰寶。挖掘、保護、傳承和利用這些文化遺産,不僅對弘揚中華農業文化、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而且把重要農業文化遺産作為豐富休閒農業的重要歷史文化資源和景觀資源來開發利用,能夠增強産業發展後勁,帶動遺産地農民就業增收,實現在利用中傳承和保護。

  據了解,農業文化遺産是指人類與其所處環境長期協同發展中,創造並傳承至今的獨特的農業生産系統。第一批發佈的19個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産,具有悠久的歷史淵源、獨特的農業産品、豐富的生物資源、完善的知識技術體系以及較高的美學和文化價值。具體包括傳統漏斗架葡萄栽培體系—河北宣化傳統葡萄園,世界旱作農業源頭—內蒙古敖漢旱作農業系統,南果梨母株所在地—遼寧鞍山南果梨栽培系統,傳統林參共種模式—遼寧寬甸柱參傳統栽培體系,沼澤洼地土地利用模式—江蘇興化垛田傳統農業系統,傳統稻魚共生農業生産模式—浙江青田稻魚共生系統,陡坡山地高效農林生産體系—浙江紹興會稽山古香榧群,濕地山地迴圈農業生産體系—福建福州茉莉花種植與茶文化系統,竹林、村莊、田地、水系綜合利用模式—福建尤溪聯合梯田,世界最早的栽培稻源頭—江西萬年稻作文化系統,南方稻作文化與苗瑤山地漁獵文化融合體系—湖南新化紫鵲界梯田,大面積山區稻作農業生産體系—雲南紅河哈尼稻作梯田系統,世界茶樹原産地和茶馬古道起點—雲南普洱古茶園與茶文化系統,傳統核桃與農作物套作農耕模式—雲南漾濞核桃作物複合系統,傳統稻魚鴨共生農業生産模式—貴州從江侗鄉稻魚鴨系統,乾旱地區山地高效農林生産體系—陜西佳縣古棗園,古梨樹存量最多的梨樹栽培體系—甘肅皋蘭什川古梨園,農、林、牧迴圈複合生産體系—甘肅迭部扎尕那農林牧複合系統,大型地下農業水利灌溉工程—新疆吐魯番坎兒井農業系統。

  農業部總經濟師楊紹品宣讀了第一批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産名單。中國科學院李文華院士等參加了發佈活動。

[責任編輯: 王君飛]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股 市
臺灣| 大陸
    臺股17日開盤漲44點 為8538點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繫我們Q&A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