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桃林委員
我國糧食增長仍有空間
本報北京3月6日電 (記者鐘自煒)“總體上平衡、結構性短缺,是我國目前糧食和主要農產品的供求現狀。”3月6日,農業部副部長張桃林委員在參加全國政協九三學社界討論時說。
張桃林說,糧食產量九連增的大好形勢下,容易盲目松懈、減少投入。“經分析,九連增實際可分為2003年至2008年的恢復性增長,以及2008年以後的高位緩速增長,這說明我國糧食生產依然不穩定,產量掉下來容易升上去難。”
張桃林介紹,2012年我國大豆進口5838萬噸,外貿依存度高達80%。水稻、小麥、玉米等谷物自2011年開放進口以來,2012年已超過1300多萬噸。
張桃林介紹,目前我國糧食儲存量佔產量的比例達到國際平均水平的兩倍以上,我國糧食安全有保障。
同時,張桃林表示對我國糧食生產有信心。他介紹,與發達國家先進水平相比較,我國水稻、小麥和玉米的單產量分別為他們的71%、60%和67%;與國內先進水平比較,2012年國家高標準示范田單產已達601.2公斤,高出全國平均產量257公斤。“這說明糧食增長的空間還比較大,糧食生產依舊有潛力可挖。”
[責任編輯: 雍紫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