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馬雲、中國平安保險董事長馬明哲、騰訊CEO馬化騰聯手打造的眾安在線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昨日宣布開業,互聯網保險的大幕正式啟程。在合作的同時,“三馬”昨日在現場也探討起互聯網與金融的競爭問題。
阿里是最大單一股東
從眾安保險的股權結構看,阿里巴巴是眾安財險最大單一股東,持股比例為19.9%;平安和騰訊各持股15%,並列第二大股東;其余約50%的股權則分散掌握在攜程、優孚控股、日訊網絡科技、日訊互聯網、加德信投資、遠強投資等6家網絡科技或投資公司手中。
眾安保險首席執行官尹海表示,希望用1-2年的時間建立成功的商業模式;用3-5年的時間實現盈虧平衡;用5-8年的時間成為一家中型的專注服務互聯網的財險公司。眾安保險開業後,電子商務、移動支付和互聯網金融將成為公司開展的三大首選業務方向。產品以定制化產品為主,體現出“小而專”的特點,目的在于通過保險產品解決互聯網體係中存在的安全問題。
按照保監會此前公布的批復文件,眾安保險申請業務范圍包括與互聯網交易相關的責任險、信用保證保險、貨運保險、家庭及企業財產保險及上述保險的再保險業務。據尹海證實,在年底前就會有數款眾安特色保險產品問世上線。
此外,受制于定性方面的問題,以及市場規模評估方面的影響,此前盛傳的網遊裝備等虛擬財產保險,目前並未被眾安納入產品開發序列中。對于眾安保險的前景,有財產險業內人士表示,保險產品的開發有賴于依托事故發生率、成本數據和投資收益數據的精算,而目前互聯網數據雖然龐大,但能夠為保險精算所借鑒的數據並不算多,也不算精確。因此眾安保險在初期可能會採取相對保守的定價策略,然後逐步放開保障范圍和保障額度。
馬雲馬明哲現場“鬥嘴”
早在眾安保險獲批籌建之時,“三馬”之間的競爭就已經成為業界關注的焦點,特別是馬雲領軍的阿里和馬明哲領軍的平安之間遲早會出現的競爭。而這股競爭的硝煙也傳到了昨日的開業儀式現場,三位剛剛宣布合作的商界“大佬”,在寒暄的同時,也在現場拉開架勢,探討起今後的競爭局面。
作為眾安保險的第一大股東,馬雲十分自信地認為互聯網企業在互聯網金融領域處在當之無愧的領先地位,“就目前而言,金融對互聯網的了解,遠沒有互聯網對金融的了解要多。”
對于馬明哲在現場談及的保險業務的復雜性,馬雲則說“so easy”,“我自己覺得,原則上你們那些傳統保險公司可幹的活,我們都能幹,只是什麼時候幹好而已。……我實在想象不出,今天保險復雜在哪里。”
對于馬雲的強勢,馬明哲同樣不想甘拜下風。他戲言,“所有東西都可以上互聯網,但可能是一千年以後。”馬明哲坦言,金融和互聯網既是合作又是競爭,從目前來講,互聯網公司確實比金融公司更有優勢。但互聯網金融首先要對大數據進行切入,實現提供服務的能力,最後才到金融。因此,互聯網與金融的競爭是一場馬拉松競賽,可能要持續十年到二十年的時間。
焦點
馬雲:微信必須有兩個
新京報訊 (記者張軼驍)盡管外界關注的三馬競爭焦點主要集中在馬明哲和另外“二馬”身上,但馬雲對同為互聯網大佬的馬化騰也毫不相讓。昨日,面對這位財富比自己高出200億元的騰訊掌門人,馬雲豪言,像微信這樣的軟件不能只有一個,“必須有兩個。”
馬雲稱,在電商面前,曾有不少人質疑,為什麼淘寶天貓只有阿里可以做,別人為什麼不可以。“同樣的道理,微信為什麼一定是騰訊的呢?我相信移動互聯網只有一個微信的話,肯定不夠。有了我們,也許成不了大氣,但大家一定可以讓微信創新,讓用戶更好地體驗,這也是蠻好玩的事情。”
對于阿里的競爭,馬化騰表現得泰然自若,他表示,促進用戶體驗也好,行業進步也好,對行業來說都是好事。“一家企業在一個市場太舒服了,一定會出事的。”“我們歡迎有競爭,而且是大家一定能夠找到各自的位置。”
聲音
“十年內過半信用卡會消失”
新京報訊 (記者張軼驍)“三馬”昨日表達了對時下正熱的互聯網金融的看法。
馬雲認為互聯網金融本質是建立良好的信用體係,讓有信用的人擔保起來。
他說:“今天互聯網金融怎麼樣我不知道,但是跨越今天金融做不到的事情,就是把信用體係做好,利用雲計算、大數據等所有的資源把每個人信用體係建好,建好以後金融自然而然融入很好。”
馬明哲則大膽預測未來的金融機構會發生很大變化,趨向小型化、社區化、智能化、多元化。他認為,十年內50%到60%的信用卡和現金會沒有了,二十年內大部分的中小金融機構的前臺和後臺也會沒有了。這是由于,當利差很低的時候,機構不得不選擇業務外包或是上網。
而馬化騰則認為,互聯網金融一部分有顛覆性,一部分可以改良,順理成章地過渡成功。
[責任編輯: 王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