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經貿  >  金融  > 正文

民營銀行或成為銀行業界“鯰魚”

2013-09-24 13:15 來源:金融時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自今年7月初金融國十條拉開民營銀行閘門後,隨著高層對民資設立銀行的政策態度日漸明朗,眾多民資涌入金融領域的熱情被迅速點燃。據不完全統計,目前申請民營銀行的企業已經達到20多家,而根據國家工商總局企業名稱核準公告,目前已有蘇南銀行、蘇寧銀行、華瑞銀行、錫商銀行、中聯銀行5家企業名稱獲得工商總局核準。

  近期,政策釋放的一系列積極信號拉動了民營銀行概念股的大幅上漲。專家認為,民營銀行的設立有助於提高金融資源配置效率、緩解小微企業融資難,對於打破金融壟斷、改善金融生態、完善多層次金融機構體系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然而,在存款保險制度沒有出臺和利率市場化進程仍在推進期間,民營銀行的抗風險能力有待考驗。

  政策利好刺激概念股一路飄紅

  近期,A股市場上的民營銀行概念股大幅上漲,直接顯露各路資本對民營銀行開始躍躍欲試。據統計,自9月份以來,作為蘇南銀行、蘇寧銀行的幕後主角,紅豆股份、蘇寧雲商等民營銀行概念股累計漲幅超過20%。

  業內人士認為,資金追逐民營銀行概念股的“底氣”源自於政策的利好信號。

  今年7月份,國務院發佈的《關於金融支援經濟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的指導意見》中提出“嘗試由民間資本發起設立自擔風險的民營銀行”,為民營銀行的設立打開了閘門。此後,國務院總理李克強“繼續推進金融領域對內對外開放”和央行行長周小川“支援民間資本發起設立民營銀行,引導其立足小微金融的市場定位”的表態更釋放了越來越多的積極信號。

  隨著多家民營銀行的名稱通過預先核準,民營銀行的設立開始逐步步入正軌,然而正式獲批還需要經過銀監會和央行等監管部門的審核。業內專家認為,由於政府對於設立民營銀行的實施細則仍未出臺,是否能在年內獲批仍然是未知數。此外,有分析師指出,即便獲批,民企辦銀行的模式依然是焦點問題。

  從目前來看,申辦民營銀行的企業大致可分為兩類,一類是依託于實體企業或者當地商會,期望能夠為企業自身服務,解決中小企業融資困境而設立銀行;另一類則是網際網路企業或是利用網路的電商和社交平臺,以期實現供應鏈金融業務以及金融産品的平臺銷售操作。

  有業內人士認為,網際網路金融很大程度上可成為民營銀行的突破口,而其中的典型代表——蘇寧雲商的申辦更受到業內關注。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認為,在利率市場化的背景下,未來零售業務的佔比將會大幅度提高,如果蘇寧能夠將零售業務的經驗引入到銀行當中,發揮出自己的特色,對銀行業拓展零售業務也是一個很好的借鑒。

  有望打破金融體系倒金字塔結構

  “我們現在非常需要草根金融。”全國人大財經委員會副主任委員辜勝阻近日公開表示,建立多層次正金字塔的資本市場體系,實現市場主體多元化是推動利率市場化改革的重要保障。辜勝阻認為,我國企業呈正金字塔形分佈,大企業少,小微企業居多,然而我國的金融體系卻是倒金字塔結構,兩者很不相稱。

  事實上,對於任何國家的金融體系來説,“草根金融”都應與“主流金融”互補共存,而在我國,前者的發展一直相對較弱。如今,在我國經濟結構矛盾日益突出,轉方式、調結構壓力不斷加大的背景下,民營銀行被寄予厚望,業內專家認為民營銀行或能成為攪活經濟、提升金融配置效率的“鯰魚”。

  從宏觀層面而言,民營銀行有望打破現有大型商業銀行的壟斷,改善金融生態,完善多層次金融機構體系,提高宏觀融資效率,幫助推動解決經濟結構的矛盾;而在微觀層面,則有望緩解民營經濟、小微企業和“三農”面臨的融資約束,搞活實體經濟。

  業內專家表示,倘若以蘇寧銀行為代表的民營銀行真能設立,一方面能讓更多中小企業有足夠資金貸款保證良性運轉;另一方面能進一步整合社會資源,倒逼傳統金融業改革,打破傳統銀行的壟斷經營,促進銀行業的良性競爭。

  多重制約“瓶頸”亟待解決

  儘管民營銀行概念股炒得火熱,然而其最新的進展也僅僅停留在註冊名稱審核通過的階段。

  “應該首先是政府出臺相關意見或實施辦法之類的文件,然後企業才能申報。”蘇寧雲商相關人士表示,現在蘇寧還僅停留在商號註冊這一步,至於組織架構等細節都還沒有研究。

  雖然業內人士普遍認為,民營銀行的設立有利於金融系統改革和中小企業的發展,但是就目前來看,對於民營銀行的經營不能過於樂觀。在存款保險制度沒有出臺和利率市場化進程仍在推進期間,民營銀行的抗風險能力有待考驗,這也成為政策出臺前的主要考量。

  業內專家分析,徹底去除銀行的國家信用隱性擔保,建立存款保險制度並允許銀行破産,應成為設立民營銀行先決條件。同時,業內專家表示,利率市場化已經逐漸放開,未來銀行業的競爭將更加激烈,凈息差收縮是必然趨勢。如何與大型銀行等競爭實現盈利、不良資産出現該如何處置都是亟待解決的問題,上市公司不能期望只要設立民營銀行成功就能像大型銀行一樣穩坐泰山賺得盆滿缽滿。

  另外,從企業自身角度而言,未來要實現從傳統企業到銀行的轉型,也面臨著人才、風控、技術等關鍵挑戰。

  中央財經大學證券期貨研究所研究員宏皓撰文表示,上市公司設立民營銀行是把雙刃劍,面臨著諸多挑戰,首先就是人才,沒有適合民營銀行的人才顯然是做不成規模的。原來傳統行業領域的上市公司人員是根本不適合做銀行業務的,那麼如何吸引高素質的金融人才不去國有銀行而到民營銀行來?另外,風險管理、技術、資本等運作要是任何一個環節出問題,不但不能給上市公司帶來盈利增光添彩,反而會直接影響到上市公司的股價和整體盈利水準。杜冰

[責任編輯: 王君飛]

相關資訊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股 市
臺灣| 大陸
    臺股17日開盤漲44點 為8538點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繫我們Q&A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