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經貿  >  京津唐及環渤海  > 正文

專家:建議北京新居住證採用積分制 區分真誠居住

2015-01-12 16:52 來源:法制晚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北京法學會課題顯示,2020年本市預計達2431萬人,流動人口成基本組成部分,專家建議,北京落實新居住證採用積分管理 ,急需人才可加分。

  四至六環人口聚集 積分高者轉京籍

  法制晚報訊(記者 汪紅)

  積分管理 分值高者可轉京籍

  流動人口的權益待遇可分為基本公共服務和較高層次保障權益。前者包括勞動就業和參加社保、公共衛生、計劃生育服務等,後者則包括申請保障房、最低生活保障、隨遷子女參加中考、高考等。

  專家提出,北京市居住證制度中關於流動人口權益待遇可按梯級賦予,具體可根據來京時間及其他條件加以設計。

  此外,羅瑞芳建議,在北京居住證制度中規定戶籍對接辦法。

  建議研究設計一套積分制指標體系,賦予量化分值,在每年釋放配額進行總量調控的基礎上,依據積分情況由高到低對滿足分值要求者辦理落戶。

  積分指標可分為基礎指標、加分指標和減分指標三類:

  基礎指標包括居住情況、就業情況、學歷、技能等個人素質,參加社會保險情況等;加分指標包括急需人才、做出貢獻、表彰獎勵、社會服務、遠郊區縣工作等;減分指標包括違反計劃生育政策、具有違法犯罪記錄等。

  應區分“真誠居住”、“福利旅遊”兩類

  許傳璽説,應當儘快制定或修改相關政策、規劃,按照居住證制度立法的規定調整現有工作格局和服務資源配置,建立健全包括流動人口在內的實有人口服務管理體系。

  此外,應當切實保證居住證制度規定的權益服務真正落實到在京長期工作生活的人群。進行居住證制度改革時,應重點區分“真誠居住”和“福利旅遊”兩類人群。應通過居住時間、納稅記錄等多項指標,綜合判斷流動人口是否僅為了享受城市較優的公共福利或優惠而遷移流動。

  另外,還必須認真審查居住證申請人的資格條件和證明材料。結合即將出臺的居住證制度實施細則、戶籍對接積分辦法等,完善規則設計,不給那些純粹為享受北京福利待遇來京居住的人員留下鑽法規空子的機會和預期,確保居住證制度規定的權益服務真正落實到在京長期工作生活、為北京經濟社會發展做出貢獻的群體。

  1.“入園難、入學難”加劇

  解讀:居住證制度實施後,將加大北京市公共服務的承載壓力,出現“入園難”加劇、保障性住房輪候週期延長等問題。

  2.交通、醫療等資源壓力增大

  解讀:居住證制度中可申請北京戶籍的規定可能吸引大量外地人員涌入北京,可能會加劇交通、醫療等公共資源壓力。

  3.與期望存差距 引發流動人口誤解

  解讀:限于城市承載能力和現實人口壓力,居住證制度的設計不能過快。可能與來京人員的期望有一定距離,引發一些誤解。

  4.資源重新配置 引發戶籍人口不滿

  解讀:將重新配置公共服務資源,涉及戶籍人口的切身利益,引發戶籍人口不滿。

  名詞解釋

  常住人口:指實際經常居住在某地區一定時間(半年以上,含半年)的人口。

  戶籍人口:是指公民依《中華人民共和國戶口登記條例》已在其經常居住地的公安戶籍管理機關登記了戶口的人。

  流動人口:是指離開了戶籍所在地到其他地方居住的人口。

[責任編輯: 馬迪]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圖 片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繫我們Q&A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