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經貿  >  京津唐及環渤海  > 正文

京津冀發展失衡掣肘一體化

2014-03-26 09:37 來源:經濟參考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近期,京津冀概念點燃市場熱度,再度引發各界高度關注。25日,由首都經濟貿易大學課題組主編的2014《京津冀藍皮書》指出,目前京津冀城市群仍處於組接階段,存在超大城市高度集聚、中小城市吸納力不足,行政強勢、市場弱勢等突出問題。

  事實上,早在2004年11月,國家發改委就正式啟動了京津冀都市圈區域規劃編制,京津冀都市圈按照“2+8”模式,區域涵蓋北京、天津兩個直轄市和河北省的石家莊、保定、唐山、秦皇島、廊坊、滄州、張家口、承德8個地級市。據悉,該規劃歷經6年,于2010年8月5日上報國務院審批,然而至今沒有推出。據媒體報道,由國家發改委牽頭的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正在編制中,並有望在今年下半年出臺。

  業內人士認為,十年難産的規劃足以説明京津冀三地一體化進程中協調難度之大。這一方面因為缺少聯席機制和高層次協調製度,難以平衡包括北京、天津“二核”在內的利益,另一方面,也是由於長期以來京津冀三地産業機構趨同化明顯、産業鏈分工差異化不足,地區發展明顯不平衡等客觀問題。

  藍皮書指出,超大城市高度集聚、中小城市吸納力不足、城鎮體系結構不合理導致京津冀發展缺乏支撐力。2012年京津兩市的全社會固定資産投資佔京津冀地區的41.7%,G D P佔53.7%,財政收入佔70.9%;而同期,河北的投資、G DP以及財政收入佔比分別為58.3%、46.3%和29.1%。

  “這些數據充分反映了河北省主要依靠的是投資驅動,産出效率較低,財政收入不足,因此難以對眾多中小城市提供強有力的産業支撐和財政支援,導致中小城市公共服務設施不完善,城市對産業、人口以及高端要素的吸納力不足。”藍皮書編委會主任、首都經貿大學教授文魁指出。

  藍皮書還指出,由於區域內經濟發展的不平衡,京津冀城市群存在著明顯的異地城鎮化現象,主要表現為人口由經濟發展相對落後的中小城市涌向北京和天津兩個超大城市。異地城鎮化現象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河北省中小城鎮城鎮化發展的速度、規模和水準,進一步加大了區域發展的不平衡,同時大量人口涌入大城市,對社會保障、資源環境、電力交通、市政建設、社會治安等方面也帶來了巨大壓力,使大城市的運作與管理面臨嚴峻挑戰。

  “未來應重點促進城市間交融與融合。”文魁説,促進京津冀城市群空間優化與品質提升,應以譜寫京津“雙城記”為突破口,打造世界級城市群;優化空間結構,在“點、軸、帶、圈”上實現重大突破;突出市場主導,強化空間網路聯繫,提升城市群品質;培育新增長點,完善新城及中小城市功能,探索新型城鎮化道路;加強科學規劃,完善內部協調機制。

[責任編輯: 林天泉]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股 市
臺灣| 大陸
    臺股17日開盤漲44點 為8538點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繫我們Q&A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