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經貿  >  京津唐及環渤海  > 正文

中科院:燃煤及機動車為京津冀強霾污染元兇

2013-02-19 08:58 來源:新華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1月10日至14日,京津冀區域出現本世紀以來最嚴重的持續空氣污染事件。中科院相關專項組研究顯示,燃煤、機動車為污染首要元兇。

  據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監測數據統計,今年1月京津冀共計發生5次強霾污染過程,北京只有4天晴好天氣。中科院數據顯示,1月12日污染最嚴重,石家莊PM2.5小時均值高達660微克/立方米,受高空沙塵傳輸影響,PM10小時均值高達1100微克/立方米;天津市區PM2.5和PM10小時均值高達500和700微克/立方米。

  環保界人士將PM2.5超過300微克/立方米或PM10超過600微克/立方米稱為“爆表”。

  中科院于去年啟動的“大氣灰霾追因與控制”專項組、大氣物理所“大氣灰霾溯源”外場觀測項目組,對今年1月的強霾污染過程進行全程追蹤觀測分析和溯源分析。

  《京津冀2013年元月強霾污染事件過程分析》報告(簡稱“報告”)執筆人中科院大氣物理研究所研究員王躍思稱,1月中旬強霾呈現如下特點:濕度大、無降水造成污染物極易積累疊加;西北沙塵輸送疊加;區域輸送顯著,局地疊加強烈;白天氣態二氧化硫高值夜晚轉為高濃度硫酸鹽顆粒,油氣揮發物轉為大量有機硝酸酯或有機胺,極大影響人體健康。

  中科院項目組分析污染物成分後認為,席捲中國中東部地區的強霾污染物化學組成,是英國倫敦1952年煙霧事件和上世紀40至50年代美國洛杉磯光化學煙霧事件污染物的混合體,並疊加了中國特色的沙塵氣溶膠,是人為粗放式排放和自然生態被破壞的直接後果。

  燃煤和機動車是京津冀污染的首要元兇。王躍思説,京津冀區域PM2.5來源解析中,燃煤佔34%、機動車佔16%,二者相加為50%;其餘50%來源於工業、外來輸送、揚塵、餐飲和其他。北京地區PM2.5來源解析中,機動車和燃煤因素分別佔25%和19%(相加44%),而外來輸送高達19%。

  王躍思執筆的報告稱,污染事件突發的重要原因,一是以周邊燃煤排放為主的SO2(不可見刺鼻氣體)一夜之間轉化為硫酸鹽(可見霾成分);二是氮氧化物向硝酸鹽轉化導致PM2.5飆升,機動車排放造成NOx大氣濃度上升,但其更嚴重的危害是生成了大量的“含氮有機顆粒物”。

  相關專家認為,防止京津冀強霾污染事件發生,須控制工業和燃煤,重點在於燃燒過程的脫硫、脫硝和除塵,控制揮發性有機物排放;同時高度關注柴油車排放和油品品質。(記者倪元錦 張碩 羅捷)

[責任編輯: 雍紫薇]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股 市
臺灣| 大陸
    臺股17日開盤漲44點 為8538點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繫我們Q&A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