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經貿  >  經濟觀察  > 正文

産值突破千億元 2015年中國動漫産業引發“爆點”

2015-12-01 10:11 來源:光明日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近日,關於動漫産業的好消息、大動作頻出,不僅動漫電影票房屢創新高,而且各大集團對動漫業的佈局也是此起彼伏。據不完全統計,2015年動漫業産值已突破1000億元,一批高品質的動漫作品也廣受好評。

  經過十年的培育,中國的動漫産業在爭議和質疑中,終於收穫來之不易的成果;在堅持和探索中,中國的動漫製作人終於獲得可喜的回報。

  引爆産業發展勢能

  有關動漫産業的消息應接不暇,而且都是大數目、大舉措:奧飛動漫以9億元收購原創動漫平臺“有妖氣”網站,成為迄今最大一筆動漫産業的收購;光線傳媒宣佈在其投資的13家動漫公司基礎上組建“彩條屋”動漫集團,並將推出22部動畫電影;騰訊動漫投入3億元,成立“聚星基金”,鼓勵動漫原創;移動端漫畫平臺布卡漫畫宣佈完成B輪1億元人民幣融資。

  此前,國産動畫電影也不斷創造新的紀錄:年初的《熊出沒之雪嶺熊風》和《十萬個冷笑話》均收穫過億票房;暑期檔的《大聖歸來》更是超過國外的《超能陸戰隊》與《哆啦A夢》,創造了9.56億元的國産動漫電影票房新紀錄;真人與動漫相結合的電影《捉妖記》票房突破24億元,成為國産電影的票房冠軍。

  今年以來,在整體經濟增長放緩的大背景下,中國動漫産業仍保持平穩發展態勢,出現了若干轉型升級的新變化。大的集團都出真金白銀和精兵強將向動漫産業佈局,從先期嘗試到大舉進入、從躍躍欲試到排兵布陣、從將信將疑地觀望到堅定不移地投入,動漫業進入新的發展階段,迎來産業“拐點”和市場“爆點”,提振了産業發展信心。

  “爆點”源於十年積累

  2015年,縱觀這些動漫産業喜訊,是近十年來辛苦耕耘的成果,是十年力量積蓄的引爆。《大聖歸來》出品人路偉談起自己“八年磨一劍”的經歷時表示,“成功只留給有準備的人”。路偉説:“如果是兩年前,《大聖歸來》不可能取得這個成績。現在動漫企業在創意、製作、行銷上都有了進步,將品質放在最重要的位置,靠誠意打動了觀眾,尤其在用動漫講好中國故事上取得新突破,引發了全社會對國産動漫的關注。”路偉在“朋友圈”發起眾籌,原定目標100萬元,結果卻吸引了100多位投資人,籌到700萬元。

  “經過十年的積累,動漫全産業鏈的發展模式也越來越成熟。”文化部産業司動漫處負責人介紹,以動漫IP(智慧財産權)開發為核心,動漫與文學、遊戲、影視、音樂等産業交叉融合,不斷在原有內容上創造出更多價值。比如,根據中國文化藝術政府獎動漫獎獲獎作品漫畫《滾蛋吧!腫瘤君》改編的同名電影,獲得業界和觀眾的普遍好評,收穫5.1億元票房,並將代表中國內地角逐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成為由漫畫到電影的成功範例。此外,《十萬個冷笑話》由漫畫改編為電影,《燃燒的蔬菜》由網路動漫改編為遊戲,並取得良好市場業績,都體現了IP引領産業發展的趨勢。

  “經過十年的積累,動漫産業與資本、行銷深度結合,動漫公司向合格市場主體前進。”杭州市文創辦副主任劉長征分析説,原來動漫公司以美術和電腦人才為主,現在吸收了藝術、行銷、管理、傳媒等多方面産業人才加入,逐漸按照現代市場體系和現代企業標準來建構企業結構。

  推進動漫産業提質升級

  近年來,網際網路與動漫産業發展全方位結合。網路動漫、手機動漫保持高速發展,今年以來中國移動的手機動漫業務保持30%以上的增速。在動漫本體依託網際網路快速發展的同時,還産生了動漫+電商等許多新的形態,打開了動漫與其他産業融合的空間,促進了實體經濟發展。

  “下一步要繼續推進動漫産業提質升級。”文化部産業司負責人介紹,文化部將深入實施動漫品牌建設和保護計劃等工作,鼓勵創作動漫精品,扶持一批有活力有競爭力的骨幹動漫企業,開拓國內國際兩個市場,以品牌為核心促進動漫“全産業鏈”和“全年齡段”發展;支援在動漫領域開展眾創、眾包、眾扶、眾籌,拓展動漫産業投融資渠道,促進動漫産業領域創業創新;組織動漫企業與新媒體進行對接,拓展動漫的網路、移動終端、公交地鐵電視等傳播與消費渠道,擴大動漫産品的社會傳播與消費;促進動漫與文創産品相結合,通過動漫讓文化遺産“活起來”“動起來”,走進百姓生活。(記者 張玉玲)

[責任編輯: 李振]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圖 片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繫我們Q&A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