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國有資産證券化率成市場共識
新一輪國企改革全面啟動將從2016年拉開帷幕,主要改革任務設定期限為截止到2020年,與11月3日十八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週期相吻合,國企改革也成為“十三五”期間的重要改革任務。
中國企業研究院首席研究員李錦近日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未來五年是國企國資改革的重點實施階段,其實施週期與‘十三五’規劃、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時間表相呼應。”
“資産證券化是目前爭議最少、成本最低的改革方式。”民生證券研究院執行院長管清友近日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資産證券化能保證交易的公平性和陽光化,因此容易被各方接受,在實際操作中,也能比較容易地規避國有資産流失等問題。
“管資本是國資改革的最終狀態,而國有企業整體上市之後,就具備管資本的條件了,因為國有資産都變成了股權。”一位不願具名的國資系統人士表示,國有企業與市場經濟最終的結合方式,就是通過資本市場改制上市,成為市場經濟中規範的公眾公司。而推進大型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的主要形式仍然是上市公司或者公眾公司。
財政部財科所公共資産研究中心主任文宗瑜近日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也表示,“以管資本為主需要加快國有資産的資本化、證券化,這就必須依託資本市場(包括證券市場和産權交易市場)。”
“資本市場對企業經營、財務狀況等資訊披露具有硬性規定,加快國有産權進場交易有助於發揮外部監督職能,未來國企提高證券化率仍是改革的大方向。”民生證券研究院高級宏觀研究員朱振鑫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稱。
朱振鑫認為,對於證券化程度不同的國有企業,可採取如整體上市、借殼上市、反向收購母公司等不同模式提高證券化率,目前已有12個省市公佈了量化的國資證券化目標,未來5年國資證券化率均有較大提升,給市場帶來投資機會。(記者 左永剛)
[責任編輯: 李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