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經貿  >  經濟觀察  > 正文

“導遊罵人”事件引熱議 旅遊業人士揭秘低價團

2015-05-05 10:35 來源:太原晚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5月1日,一位雲南女導遊因嫌購物少而大罵遊客沒良心、不要臉,被錄下4分43秒的視頻。小長假裏,該視頻傳到微信圈後迅速成為焦點,引發各方議論。昨日,省城旅遊業人士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稱,省城市場上雲南遊産品報價從1元至4000多元不等,其中低於成本價2500元的産品竟有上百種,因為零團費、負團費背後的潛規則,"導遊罵人"雖係個案,但絕非偶然。

  低價“雲南遊”有上百種

  李煒(化名),在我市經營雲南旅遊專線已經多年,她所在的旅行社在組織我市遊客出行的過程中扮演著中間角色,相當於一級批發商,委託本市組團社(相當於零售商)收客,隨後,將各旅行社收來的客人集中交給雲南地接旅行社。經過這幾個環節,我市遊客便開始了雲南遊行程。

  “《旅遊法》出臺後,1000塊錢的雲南遊漲到了3000多元。”李煒介紹説,雲南風景獨特,是國內熱門旅遊目的地,市場上的相關産品眾多,其中不乏數百元的低價旅遊線路,2013年10月1日起,我國首部《旅遊法》開始實施,其中第三十五條規定:旅行社不得以不合理的低價組織旅遊活動,誘騙旅遊者,並通過安排購物或者另行付費旅遊項目獲取回扣等不正當利益。《旅遊法》出臺後的一段時間裏,我市各類雲南遊産品價格紛紛上漲,各類雲南旅遊産品的價格一度上漲了兩三千元。

  旅遊成本包括“吃、住、行、遊、購、娛”六要素,李煒説,僅出行一項,我市到雲南的往返機票價格一般需要1700元左右,如要保證出遊品質,總成本至少需要2500元。《旅遊法》出臺後的一段時間裏,各類雲南遊産品報價漲到了成本價以上。2013年12月,國家旅遊局下發通知,對《旅遊法》作出詳細解釋,此後,各類旅遊産品的報價又開始下調。“舉例説,昆明、大理、麗江這一線路的報價,從200元到4000多元都有,低於2500元成本價的産品有上百種。

  低價團其實是購物團

  “遊客的報名費高於成本價,相當於參加了旅遊觀光團,報名費低於成本,則相當於參加了購物團。”李煒説,在旅遊産品生産環節,地接旅行社都圍繞價格來設計旅遊線路,低價團會包括大量購物店、自費項目等,而且旅遊産品的價格越低,對遊客的購物要求越高,購物點數量和購物時間都會相應增加。導遊則搖身變成了導購,軟磨硬泡,勸説遊客購物。李煒告訴記者,她也找到了“導遊罵人”的旅遊團行程,分析來看,這一旅遊産品的價格就是典型的低價團,遊客也許只花費了1塊錢就報名了雲南遊。

  業內人士進一步揭秘説,有地接導遊在接到一個旅遊團時,要按照每位遊客200元的標準向旅行社支付“人頭費”,甚至要承擔旅遊大巴的費用,以50名遊客的旅遊團為例,導遊在沒有賺到錢的前提下,就需要先拿出1萬多元,背上了沉重的還債包袱。導遊接到一個旅遊團後,如果遊客的整體消費能夠填補前期費用,而且有結余,導遊的態度相對來説會好些,如果遊客花費少,導遊就會給遊客臉色看,冷嘲熱諷,施加壓力,他們的所作所為,與“罵人導遊”雖然性質有別,但從量變到質變,其實也就一步之遙。

  請記住“一文價錢一文貨”

  “一文價錢一文貨,這句話在旅遊行業最適用了。”一位旅遊執法工作者告訴記者説,幾年前有朋友希望報名參加品質雲南遊,最後核算下來的價格是4000多元,深諳旅遊市場貓膩的他説,只有介紹朋友參加高於成本價的旅遊團,朋友才會有良好的旅遊體驗,不至於被購物影響了心情。如果向朋友介紹了低價旅遊團,他最後也無法向朋友交待。

  遊客如何避免遇到臉難看的導遊呢?這項工作還需要報名時完成。市旅遊局工作人員建議:遊客在面對各類産品時,可以讓旅行社工作人員核算成本,逐項介紹出行、住宿、餐飲、娛樂、遊覽等項目所需成本,最後,就知道眼前的旅遊産品是否低於成本價,是否有購物壓力了。遊客如果貪圖便宜,明知道價格遠低於成本,還堅持報名,那就太不理性了。在市場秩序有待改觀的現實之下,記住“一文價錢一文貨”這個道理,才能保護自己的消費權益。

  市旅遊局有關負責人也建議,在旅遊行程中,遊客可以通過音像方式記錄導遊言行,如果導遊有強制消費的要求,遊客可持有相關證據對導遊投訴,來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記者 賈尚志)

[責任編輯: 王君飛]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圖 片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繫我們Q&A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