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媒體報道,近期北京市紀檢委在其官網發佈內容顯示,北京市朝陽區孫河鄉原黨委書記紀海義受賄9000余萬元,海澱區西北旺鎮皇后店村原會計陳萬壽挪 用資金1.19億元,延慶縣舊縣鎮農村經濟經營管理中心原主任袁學勤挪用公款2400萬元“小官大貪”現象旋即引發輿論熱議。
不少網民表示,反腐不能只盯在大官大貪上,更要覺察那些隱藏在暗處的小官大貪,在權力缺少監督情況下,小官斂財本領未必比大官小。因此,要通過更嚴密的制度設計,消除自我監督的弊端,防止官員站在籠子裏卻手拿鑰匙。
權力不大“本領”不小
“我暈,一個小官貪這麼多,一個普通家庭八輩子都創造不了那麼多財富。”網民“三水英子”感嘆稱。網民“清風漯河”則表示,近年來,小官大貪現象層出不窮,官階雖小,接觸的錢財未必少;權力不大,斂財的本領未必小。
網民“江楓時評”認為,反腐不能只盯在大官大貪上,更要覺察那些隱藏在暗處的小官大貪。
網民“黃河T S”也認為,小官大貪應該是反腐的重中之重。基層的小官們幾乎每天和群眾接觸,因而群眾對他們的腐敗感觸最深、最痛恨,影響也最大。從這個層面上來説,全面深入掃除基層官員的腐敗行為意義重大。
內部監督形同虛設
“在小官到大貪的蛻變過程中,到底哪些因素是主因?外部監督和制約到哪去了?”網民“草根之約-季曉峰”質問。
網民“正義”認為,監督的制度設計存在缺陷。所謂內部監督往往形同虛設。比如,村內監督者,有的不好意思監督,有的不敢監督,擔心監督無用,沒準兒還會遭到打擊報復,有的監督人員就是村裏的幹部,甚至就是書記或主任的“自己人”。如此這般,監督怎麼能起作用?應該充分引入群眾監督機制,讓小官無論做什麼,都逃不過周圍群眾的眼睛。
懲處機制應常態化
網民“清風漯河”認為,權力一旦沒有受到足夠監督,官員欲壑難填,胃口就會越來越大。防治小官成大貪,要通過更嚴密的制度設計,打破自我監督的困境,防止官員站在籠子裏,卻手拿鑰匙。
網民“老所528”表示,如果不把所有資訊公開,只靠舉報或信訪,很難解決小官大貪問題。網民“山中睡虎”也認為,需要開啟民智和督促村務公開,陽光是最好消毒劑。
網民“lxlzf2014”稱,與監督聯動的是懲治腐敗,二者構成治理小官巨腐的雙輪,缺一不可。懲治腐敗不能搞一陣風,發現一個查一個,不手軟、不容情,才可能真正對腐敗者形成震懾。建立了這種常態化的監督與懲處機制,保持高壓態勢,小官巨腐現象才會減少,那些好幹部也才能清廉乾淨地幹事情。
也有網民指出,鄉村治理和集體經濟發展錯綜交融,導致村官多權在握,加上監管缺位,更易滋生腐敗。將公共服務和經濟職能拆分,或能治小官大貪。
(記者 趙東東 整理)
[責任編輯: 宿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