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經貿  >  經濟觀察  > 正文

海外代購亂象調查:出國繞一圈山寨變大牌

2014-09-09 07:39 來源:人民日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8月1日,海關總署發佈《關於跨境貿易電子商務進出境貨物、物品有關監管事宜的公告》,這是我國第一部專門針對從事跨境電商業務和行為的企業及個人的法規,預示著相關部門開始重視並著手規範飽受詬病的海外代購業。該行業存在哪些問題?監管為何頻遇瓶頸?新規能否成為海外代購蠻荒期的“終結者”?對此,記者展開調查。

  暗藏貓膩,亂象漸欲迷人眼

  只要國內名牌店價格的六七折,就可以買到同樣的産品,這種誘惑對於很多人來説難以抗拒。一時間,海外代購成為消費新寵。然而隨之而來的市場亂象迅速將該行業推入了發展的蠻荒期,飽受詬病。

  “拍免稅店照片,保留發票小票、禮品袋、防塵袋、説明書……”在英國留學的李霖假期前總是要忙上一番,在淘寶、QQ、微信上發代購資訊,賺取差價買回國機票。在李霖身邊,參與代購的同學有不少,但“門道”各異。有些人甚至專門負責接收國內來的包裹,換個包裝,再原路寄回。

  “出國繞一圈,‘山寨’變大牌。”從事海外代購4年的徐曉對這種行為嗤之以鼻,但又無可奈何。

  在加拿大留學的肖琳經營著一家網店,每天在微信上推介各種國際品牌箱包,發佈自己在國外拿貨的照片,冠以“外貿原單”“專櫃拿貨”等噱頭,訂單不斷。深諳代購之道的李霖解釋,所謂“外貿原單”,大都是按照與正品相同的皮子、相同的工序製作的包,但五金配件是“山寨”的。

  灰色地帶,規範管理難落實

  海關總署有關負責人表示,長期以來,對於海外代購行為,是按照進出境個人郵遞物品有關規定來處理,並沒有特別有針對性的法律法規來定義和約束。一些人將其進口的應稅“貨物”拆分成多票、偽報為個人“物品”,通過郵遞、快件渠道進境,已經超出了“合理、自用”的範圍,實質是利用個人物品免稅額優惠,偷逃關稅、牟取暴利。

  然而實際操作中,很難清晰地界定過關物品是否屬於“合理、自用”的範圍。徐曉坦言,在其從事海外代購的4年裏,“買手”頻繁帶貨出入境,一直免稅,從沒有被海關卡住過。

  實際監管難題讓海外代購業成為灰色地帶,商品品質和安全問題隨之而來。由於取證難,消費者權益難以得到保障。

  “買家自身分不出商品的真假,又不可能去商場專櫃驗貨,賣家自然有恃無恐。”徐曉認為,海外代購買賣雙方關係全憑誠信,給消費者維權製造了難以逾越的障礙。

  疏堵結合,新規規範代購業

  8月1日的新規被認為使海外代購行業一舉進入到了有法可依的規範經營階段。按照新規,海外代購被納入到稅收體系,個人代購行為需採取“清單核放”方式辦理電子商務進出境物品報關手續,並向海關提交訂單、支付、物流等資訊,以方便監控,消費者維權將有據可查。手續不全的海外代購行為,涉嫌走私、逃稅,將受到海關處罰。

  新規疏堵結合,允許海外代購行為存在,但嚴格監管,讓個人網店的海外代購生意大受衝擊。

  肖琳坦言,按照新規,冒牌貨“出國一日遊”行不通了,真貨要繳很多稅,成本會大大提高;但若不按新規辦理手續,有可能被訴走私。“觀望一下,形勢不好就轉行。”

  深圳海關一位工作人員表示,在監管上,工商、海關、財稅、質檢、銀行等眾多部門目前還處在單兵作戰階段,亟須政府加強制度的頂層設計和統籌協調。

[責任編輯: 林天泉]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圖 片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繫我們Q&A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