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經貿  >  經濟觀察  > 正文

時評:“新國十條”不會製造新題材

2014-08-18 09:25 來源:新京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 一家之言

  國務院13日公佈了《關於加快發展現代保險服務業的若干意見》。意見要求建立保險監管協調機制。加強保險監管跨部門溝通協調和配合,促進商業保險與社會保障有效銜接、保險服務與社會治理相互融合、商業機制與政府管理密切結合。

  根據《意見》,中國的保險深度(即保費收入與國內生産總值之比)達到5%,保險密度(即保費收入與總人口之比)達到3500元/人。如果按2013年中國GDP為568845億元,保費收入就是28442億元。

  《意見》明確提出,促進保險市場與貨幣市場、資本市場協調發展。中國現有保險總資産超過9萬億元。

  保險資金入市,對資本市場的意義重大。保險資金的投資意在長遠,相對更趨穩健,而大量保險資金的沉澱對推動資本市場的平穩發展有重要的意義。保險資金進入資本市場發揮投資功能,一方面是自身資産配置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是對其他市場資金的引導,客觀上起到穩定市場及穩定市場心理的作用。

  今年2月份,保監會發佈的《關於加強和改進保險資金運用比例監管的通知》規定了保險投資的三類比例。其中權益類資産、不動産類資産、其他金融資産、境外投資的賬面餘額佔保險公司上季末總資産的監管比例,分別不高於30%、30%、25%、15%。

  從理論上計算,應該有1.5萬億活水進入資本市場。這對A股市場是個利好。

  但是,保險資金與其他資金不一樣的是,它能夠承受的風險度更小。這就決定了現在政策雖然允許其進入創業板,可它進入創業板的量不可能很大,只不過作為資金倉位結構配置的很小一部分。通常情況下,藍籌股是險資更多去的場所。

  支撐中國股市的藍籌股基本上都是上市國企。進入2013年世界財富榜的95家中國企業的平均利潤率是3.9%,根據財政部最近公佈的國企總資産和利潤,今年央企的年利潤率接近於零。如此收益率的股市豈是險資敢於大規模進入的?

  《意見》鼓勵保險資金利用債權投資計劃、股權投資計劃等方式,支援重大基礎設施、棚戶區改造、城鎮化建設等民生工程和國家重大工程。鼓勵保險公司通過投資企業股權、債權、基金、資産支援計劃等多種形式,在合理管控風險的前提下,為科技型企業、小微企業、戰略性新興産業等發展提供資金支援。研究制定保險資金投資創業投資基金相關政策。

  城鎮化、基礎設施建設和棚戶區改造以及科技企業、小微企業,本來就是國家微刺激的具體措施,其資金來源均有國家保障,因而在國家鼓勵政策下,大量險資投入是沒有問題的。

  因此,《意見》將對巨量的保險資金運用産生導向作用,將對A股市場形成利好,但恐怕不會形成新的投資題材。

  □鬱慕湛(財經評論人)

[責任編輯: 楊麗]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圖 片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繫我們Q&A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