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經貿  >  經濟觀察  > 正文

中國銀行保理業“理想”與“現實”存差距

2014-06-09 10:09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中新社天津6月8日電 (記者 劉家宇)中國金融業近年來涌現出融資租賃、私募基金、債券等眾多“融資”新星,尚感陌生的“保理”業務亦快速進入公眾視野。金融專家普遍認為,仍處於“啟蒙”階段的中國銀行保理業未來前景廣闊,但目前專業度不夠,“理想”與“現實”仍存差距。

  第八屆中國企業國際融資洽談會(簡稱“融洽會”)8日在天津閉幕。出席會議的南開大學經濟學院院長梁琪認為,中國銀行保理業蓬勃發展的緣由是其旺盛經濟的內在需求。

  據他介紹,中國已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第一大貿易國,與“貿易賒銷”緊密相連的保理産業,目前擁有20萬億元人民幣的市場空間,其未來發展前景廣闊。

  保理是一項集融資、賬戶管理、商賬催收和壞賬擔保功能于一身的綜合金融服務,19世紀誕生於歐美大陸。在中國,銀行保理作為銀行差異化經營的一項産品,先於商業保理出現。

  “中國銀行保理業仍處於啟蒙階段。”出席融洽會的平安國際商業保理有限公司董事長張濤説,真正的保理業務其實並不為大企業服務,而是為中小企業服務,支援實體經濟。但今日中國的保理等同於10年前的租賃,其市場認知度和專業度,還很不夠。

  據他介紹,現在去銀行做保理,銀行會不斷提出:能不能再提供點抵押品?能不能提供一點擔保?因為沒有辦法,市場還不到這個程度。“在我看來,未來真正的銀行保理不應該是今天的操作方式。”。

  張濤感慨:如果沒有一個好的信用體系,誰又能放心大膽地去做業務呢?銀行只能在謹慎中前行,要了抵押要擔保,要了前手要後手,恨不得把所有的風險措施窮盡,才敢給一點點額度。“中小企業融資的局面有多麼尷尬。”

  近10年來,中國保理業務經歷了一個快速發展階段。2011年,中國銀行保理業務量已經突破2萬億元人民幣,2013年預計突破3萬億。

  梁琪亦認為,中國的保理業務量雖然發展很快,但在質上跟10年前沒有本質差別。銀行為什麼對保理業務創新不感興趣呢?他説,這個背後核心問題是中國的銀行到目前為止,沒有任何動力去開展創新意義上的保理業務。

  梁琪説,對中國以往的銀行業來説,在享有3%穩定息差的情況下,任何一個銀行都不會去做這樣的創新。“因為我們知道99%的創新是來源於挑戰現有監管,而這個紅線走好是先驅,沒有走好就是先烈。”

  他表示,在利率市場化和匯率市場化的大的背景下,國際銀行業的結構在上世紀七十年代已發生了轉變,在今天,中國的銀行業發生這樣的結構轉變,已是歷史的車輪,不可扭轉。

  採訪中,與會專家普遍對中國保理業未來發展持樂觀態度,並對“進一步完善中國銀行保理業結構,首先要解決信用評級問題。”的觀點已達成共識。

  以“深化金融改革創新促進經濟轉型升級”為主題的本屆融洽會,為期3日,吸引了國內外500多家股權投資基金、100多家各類金融機構、300多家仲介機構以及1500多家優秀企業參會。(完)

[責任編輯: 楊麗]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圖 片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繫我們Q&A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