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中國臺灣網  >  經貿  >  經濟觀察  > 正文

首拋橄欖枝:電老大巧打民資算盤

2014-05-28 09:09 來源:國家電網 字號:       轉發 打印

   國家電網公司向社會資本放開分布式電源並網和電動車充換電設施。據其估算,這兩個市場將以年均130億元的規模增長

   到2020年市場規模將達2000億元,同時拉動國內生產總值增長7800億元

   國家電網公司27日宣布向社會資本開放分布式電源並網工程和電動汽車充換電設施兩個市場領域。此舉是這家自然壟斷類央企首次向社會資本開放市場。

   業內一致認為,未來上述兩個領域的社會投資與產業發展將被極大拉動,對國內能源結構調整、未來節能環保大業都有莫大意義。

  “電老大”終于也加入向社會資本開放的央企之列。

  5月27日,國家電網公司在京宣布,將向社會資本放開分布式電源並網和電動車充換電設施。據其估算,這兩個市場將以年均130億元的規模增長,到2020年市場規模將達2000億元,同時拉動國內生產總值增長7800億元。在業內看來,這將拉動上述兩個領域的社會投資與產業發展,對國內能源結構調整、未來節能環保大業都有著莫大意義。

  兩領域建設有望提速

  國家電網昨天還同時發布了《關于做好分布式電源並網服務工作的意見》(修訂版,下稱“《分布式意見》”)與《關于做好電動汽車充換電設施用電報裝服務工作的意見》(下稱“《充換電意見》”)兩個文件。

  雖然部分業內人士認為上述兩個領域“錢景不明”,但也有不少專家表示,在此輪混合所有制改革大潮中,國網引進社會資本布局體量小、靈活分散的新能源領域,有助于降低成本,加快市場化進程,因此新能源汽車充電站和分布式光伏建設有望提速。

  在所有分布式電源中,目前最受推崇的顯然是分布式光伏。截至2014年4月,國家電網公司經營區內分布式電源項目並網容量達到128萬千瓦,其中分布式光伏發電121萬千瓦。

  不過,今年前4個月,分布式光伏裝機情況並不理想。國家電網方面認為,開放分布式電源並網工程,有利于推動分布式電源市場化、產業化。

  新能源行業分析師認為,國家電網此次發布的修訂版《關于做好分布式電源並網服務工作的意見》中,提出了將為自然人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提供項目備案服務,為列入國家可再生能源補助目錄的分布式電源項目提供補助電量計量和補助資金結算服務。增加了分布式光伏投資者的便利性。

  電網混合所有制改革起步

  國家電網新聞發言人還在昨日發布會上介紹,到2014年完成京滬高速、京港澳高速和青銀高速沿線建設電動汽車充電站的計劃,比原先提前近1年。未來國網電動汽車充換電設施建設仍將主導以京津冀、長三角、環渤海為一體的示范城市和全國高速公路城際主幹線,建成四縱四橫主要幹線的電動汽車充換電設施網絡建設。

  “國網自然壟斷的管理體制並不適合小而靈活的分布式管理,繁瑣而又成本高。目前國網在充電站建設方面並不順利,不如把這部分放開,國網只進行投資,由體量小、效率高的社會資本主導建設,可以完成加快建設進程的目標。”一位長期跟蹤新能源領域的分析師指出。

  廈門大學中國能源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強認為,無論是分布式能源並網還是充換電站建設領域,首先是取決于分布式電源和電動車的發展。事實上,分布式電源和電動車發展只是剛起步,因此,國家電網只是開放了兩個相對容易出手的領域。總體而言,國有企業並不缺少資金,所以在混合所有制改革方面仍缺少動力。而民營資本有超強的逐利性,如果國企只開放缺少賺錢機會的領域,同樣不會有大的動力。混合所有制改革看來還要一步一步地來。

  國家電網新聞發言人表示,分布式電源並網工程和電動汽車充換電設施兩個領域,技術標準明確,易于管理運行,投資方式靈活,適合社會資本投資。開放分布式電源並網工程,有利于推動分布式電源市場化、產業化。

  值得注意的是,國家電網此次明確支持社會資本參與慢充、快充等各類電動汽車充換電設施市場,並將為電動汽車用戶報裝充電樁開辟多種渠道。在充換電設施用電價格政策出臺前,居民低壓客戶以及居民社區配套充換電設施用電執行居民生活電價。

  截至2013年底,國家電網公司建成400座充換電站、1.9萬個充電樁。記者 王文嫣 姜隅瓊

[責任編輯: 林天泉]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股 市
臺灣| 大陸
    臺股17日開盤漲44點 為8538點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係我們Q&A

關于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係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中國臺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