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經貿  >  經濟觀察  > 正文

京津冀一體化:産業企業如何謀篇佈局

2014-03-20 13:29 來源:中華工商時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在國家版圖中,京津冀土地面積僅佔全國的2%,但是總人口占全國的7.98%,地區生産總值佔全國的10.9%。京津冀已經成為繼長三角、珠三角之後,第三個最具活力的城市群。京津冀協同發展,不僅要解決北京、天津、河北三地發展問題,還要為我國推動區域發展機制體制創新、探索完善城市群佈局和形態、促進人口經濟資源環境相協調、帶動北方腹地發展趟出一條路。就這個話題,本報專訪了北京大學首都發展研究院院長李國平。

  為什麼是這個時間節點

  早在“十二五”規劃裏,就已經專門有對京津冀一體化的描述。然而多年來,河北即便在環京津的獨特優勢之下,也陷入“大樹底下不長草”的現實劣勢,天津在競爭中也萎靡式微。嚴格説來,此前的京津冀還沒有真正的經濟依存關係。一枝獨秀使得大量人口不斷涌進北京,日益嚴重的大城市病爆發出來,交通擁堵,長時間的霧霾天氣,嚴重拷問著北京的承載力。

  “環境污染、霧霾、交通擁堵等等一些北京的大城市病,這是城市功能過度集中在一個特定空間的結果。這個特定空間聚集了大量的生産活動,生活功能、首都功能、經濟功能、城市功能過度集中導致了一系列問題,怎麼解決這些問題?就要想辦法從更大的空間去考慮。這樣,首都圈的京津冀地區經濟的再佈局,從經濟地理來講的地理空間的再佈局,就提到議事日程上來了,所以我們説今天這個戰略在提速。同時,京津冀地區內生的經濟發展需求也已經到了歷史時刻。”李國平告訴記者。

  李國平説:“實際上,中國的改革開放以後,形成了沿海的一條快速發展線,最早的是上世紀80年代的珠三角,到了90年代,長三角開始快速發展,進入新世紀以來,北邊的環渤海包括京津冀的發展速度逐漸跟上來,逐漸從沿海向中西部發展,逐漸向北方推移。”

  在中國經濟的飛速發展中,因為地理位置的不同,每個區域都有自身的客觀狀況。但無論是在長三角或是珠三角,一個區域剛開始發展時,區域之間相互競爭大於合作,隨著時間的推移,相互合作對彼此都有好處。因為通過合作,會産生分工,有了分工後,不同的城市可以專注地做自己具有競爭力和比較優勢的生産。

  “比如説從價格角度來看,市場一體化的水準逐漸提升,各個地方的商品價格走向一致,雖然壁壘依然存在,但是逐漸在消除。大家開始考慮到自己的發展和周邊的發展是有關係的。”李國平解釋,任何産業的發展都需要一定的規模,比如説北京做服務産業,服務的對象規模越大,即周邊經濟越發達,那麼服務才會做得更大。“所以現在的競爭不是和鄰居的競爭,而是和鄰居抱成團,和全球範圍內的某個區域來競爭。”

  “在這些區域裏面,大家的利益是有共通點的,比如環境污染問題,空氣的治理應該是在一個區域範圍內整體治理的。經濟發展也是一樣的,區域之內應該有明確的適合自己比較優勢的分工,通過交換,大家共同發展。否則,互相之間惡性競爭,效率肯定是低下的。”李國平説。

  正是在這樣的大背景下,中央和京津冀地區地方政府首次將京津冀一體化的發展提升到重大國家戰略的高度。

  産業佈局應呈現合理梯度

  那麼,如今京津冀將要面臨的任務是在大區域內的産業功能定位。近兩年來,李國平的研究團隊承擔了教育部《京津冀區域發展報告》的研製。這份報告中指出,京津冀三地仍需在自己的比較優勢和競爭優勢的基礎之上強調分工和定位,即北京是一個知識型區域,天津是一個加工型區域,河北是一個資源型區域。

  據統計和資料顯示,京津冀三地在10年前就已經形成自己的産業分佈特徵。河北省基本以是以鋼鐵産業、煤炭産業、電力産業、輕工産業為主,即第二産業為主導;北京作為人力資本中心、政治中心、科技創新中心、國際交往中心,使得人才大量集聚在此,主要做高端服務業、高新技術産業、文化創意産業,圍繞它的教育、文化、科技這些核心資源來發展壯大産業;而背靠天津港,天津有非常好的工商業基礎、製造業基礎,雖然趕不上北京的高端服務業,但天津的先進製造業、科技成果的研發和轉化的加工環節具有優勢。

  京津冀三者有著非常突出的比較優勢,有著自己的顯著特徵。如今10年過去了,京津冀經濟産業結構發生了非常大的變化。

  三地連通交通先行。目前,京津冀已有多條高速公路互聯互通,其中河北與北京已有6條高速公路介面,與天津有9條高速公路介面,去年年底,京津冀ETC(電子不停車收費系統)正式聯網運作,使區域內高速公路用戶更加便利,高鐵和城際鐵路更將空間距離和經濟距離大大地壓縮。

  於是,北京提出建設知識型加服務型區域,金融、保險、旅遊、文化等高端服務業,如今,北京的服務業已經佔到經濟的77%;天津也已經發展成為上千萬人口的城市,服務型資源得到充分發揮,服務業在整個經濟比重裏也逐漸上升,逾50%;10年前的河北,基本屬於資源裝置型工業,隨著北京逐漸退出一般的製造業,其中包括部分的高端製造,加上天津因為土地資源有限而無法接收的製造業,河北也已經走向資源加加工的産業結構。

  李國平總結,從這三者的經濟發展程度看,北京已經進入了後工業化階段,天津處於工業化的高級階段,河北處於工業化的中級階段。“基於這個基本分工,京津冀形成了一個大體系,有服務業主導的,有加工業主導的,有資源型主導的,形成一個總合力。”

  各項資料顯示,對於目前的北京,各種資源趨近飽和,為了更加優化經濟結構,則需要退出一部分行業,留出這部分空間繼續升級産業結構;對河北來説,接納一些行業的同時也是在升級,這會形成技術梯度。比如今年年初,作為中國北方最大的服裝批發集散地,北京動物園服裝批發市場搬遷消息傳出,河北多地伸出橄欖枝。保定市長馬譽峰更用5年免商戶租金,渴盼批發市場落戶白溝。

  “在北京,一些物流、批發産業,特別是一些區域性的物流、批發産業,需要逐步退出。因為北京地價高,人力成本也很高,交通本來就很擁擠,這種行業在北京是沒有比較優勢的。但河北來説,還需要大力發展物流、批發。如果把這個産業放到河北去,則能夠改變河北原有的經濟結構。當原來的鋼鐵、建材、石化、水泥等重化學工業,産能需要被抑制的時候,河北經濟需要新的增長點,一些區域性的服務業和原有的重工業相比,是更好的産業。”李國平告訴記者。

  “這是一個漸次的過程。我們不可能一股腦的全部都變成高新技術産業和現代服務業,河北目前還不具備這樣的條件。總體來講,這種區域分工過程中,各自的結構都是高級化的過程。”李國平説。

  企業應成區域協作主導

  在京津冀一體化過程中,三省市需要深層次、多領域、全方位的合作,各地政府必然會有著更加緊密的聯繫。那麼,在這個過程中,政府將扮演什麼角色呢?又如何處理政府與市場的關係?

  李國平舉例,長三角的區域經濟一體化中發展程度較高,是因為企業基於産業價值鏈的空間分工所形成的合作是促成一體化的根本原因。在整個長三角發展過程中,很長一段時間是外資驅動的發展,大的企業,尤其是加工製造企業,它的産業鏈比較長,同時在産業內部有一些功能性分佈,比如總部、研發、生産製造、銷售,不同的環節在空間上是由企業來主導和佈局的。

  從經濟地理上來講,企業把總部和研發放在上海,把生産製造放在蘇南,而市場行銷又放在上海。這是因為上海地價高,蘇南製造業基礎也不錯,一個企業不同的環節、不同的功能放在不同的地方,自然就形成廣泛的交流,這種交流是無法阻斷的,因為它是市場的基因,這就形成了由市場支撐的一體化。相反,在京津冀地區,首都的産業是服務業為主導,而不是製造業,相對的鏈條比較短,可能延伸不到河北去。

  另一個方面,長三角之所以這麼快發展,也是因為蘇南地區和上海的差距不大,長三角的城市也比較密集,同時生産水準和技術差距不大。而反觀北京,河北和北京的技術落差很大,河北可以承接製造業的城市比較少,另外,京津冀的區域經濟範圍更加廣,導致城市之間的距離很大,這些因素導致産生一種現象,北京最後幹了所有的事情。

  “如果説長三角可以借鑒給京津冀的經驗,就是要推進市場化進程,通過企業主體來推動在區域一體化中的合作,使一體化的行為和結果有市場根基。政府推動可能只能起到加速的作用,根本在於市場的主導。”李國平説。

  不過,這些年狀況已經開始發生轉變。天津的製造業開始增強,河北的承接能力也開始增強,今後一些大的企業進入北京,也可以將總部和研發、銷售放在北京,而把生産製造放在河北或者天津。這種企業慢慢形成主導的時候,京津冀區域一體化就能實現了。

  “那麼政府能夠做什麼呢?就是怎麼樣進行引導。需要規劃城市的功能定位,比如北京,應該制止新的製造業進到城裏來,可以引導到北京郊區或是河北去。由政府推動、以企業為主導的基於産業價值鏈的空間分工,這個一旦完成,想讓京津冀不要一體化都困難。否則説一體化只能是喊喊口號,落不到企業層面。”

  在政策的鼓勵和支撐上,政府可以做好一些關於區域空間分佈的規劃和導向。“京津冀一體化的規劃和政策是目前非常需要的。”李國平補充。

  制約因素不可回避

  京津冀一體化提速在即,那些一直制約著首都經濟圈發展的因素依然存在,如今已然無法回避。

  有人説,行政區域的分割阻礙了京津冀一體化的進程。而李國平認為,不應該輕易去考慮行政區域的重新劃分,這將會帶來方方面面的問題,而且永遠也調不完。“中央政府在協調這個區域發展中,應該發揮它的作用。國家目前也在著手編制首都經濟圈發展規劃,這種規劃是頂層規劃,是有約束力的。同時,每個省、市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還要發揮出來。但在大的方面,一體化的基礎設施和空間佈局需要定下來。”

  其次,面臨著巨大的人口壓力,北京也亟須構建一個人口有進有出的迴圈體系。

  李國平認為,這首先需要現有的區域差異和城鄉差異進一步縮小,基本公共服務的數量和品質都得到提升。其次,人口的集中就是城市功能的集中,人是跟著就業走的,如果城市功能多區域發展,那麼人也將會多區域流動,人口問題才能得到緩解。

  最後,李國平談到水資源的問題。水對華北地區、京津冀地區,是一個最重要的制約條件。這種情況下,北方經濟發展需要有一個量水發展戰略。據資料顯示,目前北京已經嚴重超采地下水,地下水的漏斗範圍已經比北京的建城區域(城六區)要大得多,而且地下水位連續下降,已經到了地下25米左右,並每年繼續下降1.5米以上,這對地面沉陷和建築物壽命都將會産生影響。

  李國平説:“未來,即便有南水北調,北京依然會缺水,水對北京的人口、生態、産業的制約是非常大的,京津冀在産業結構方面的調整需要考慮這個問題;另外,如果地下水都沒有了,樹種下去也不可能健康生長,這將使得北京的環境陷入一個惡性迴圈。所以北京發展節水和高附加值的服務業顯得非常重要。”

  李國平

[責任編輯: 楊麗]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股 市
臺灣| 大陸
    臺股17日開盤漲44點 為8538點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繫我們Q&A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