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經貿  >  經濟觀察  > 正文

市場化激勵手段成就名企“搖籃”

2014-03-17 10:22 來源:南方日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改革開放30餘年,深圳涌現了華為、騰訊、萬科等一大批知名企業。週游 攝

  民營企業

  華為、騰訊、平安、招商、萬科、中興、比亞迪……這些深圳本土品牌,名聲響徹九州大地,甚至已經邁出了國門。這是一批來自深圳的民營企業,他們的成長直接推動著深圳經濟從起步到騰飛,讓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漁村”,在短短30多年時間裏,迅速崛起為全國經濟總量排名第四的大城市。

  深圳為何成為民營企業的搖籃?深圳民企為何頻頻創造專利,並在全世界佔據舉足輕重的地位?廣東省委黨校教授蔡兵認為,多年以來,深圳扶持企業發展的方式,是採用一種市場化激勵的手段,讓企業成為真正的自主創新主體,才最終取得了今天的發展成就。

  隨著深圳的民營經濟逐漸發展壯大,並成為國民經濟的首要驅動力,進而又“倒逼”政府繼續簡政放權,尊重企業的市場主體地位,成為企業的“全職保姆”。政企互動在良性模式下持續進行著,這使得深圳的經濟品質得到不斷提高,發展也更具有可持續性。

  ●南方日報記者 鄧翔

  深圳民企數量佔比超八成

  深圳的民營企業規模有多大?實力有多強?今年2月初,著名企業家王石在他的新書發佈會上説出下面一番話:“深圳是中國最具有企業家精神的城市,北京有很多著名的大型國有企業品牌、跨國企業品牌,但民營企業品牌絕對沒有深圳多,民營企業40%的著名品牌都集中在深圳。”

  統計資料顯示,在2001年上半年,深圳民營企業數量首次超過國有企業,總數達到4.6萬家,佔全市各種企業總數的比重達到46%。而到10年之後的2010年底,深圳民營經濟實現增加值2510.56億元,佔全市生産總值的26.4%;民營企業突破30萬家,佔全市企業總數的85.6%。

  在深圳,民營企業從數量上講,已經不能再用“半壁江山”來形容,它早已發展成具有“壟斷優勢”的企業類型。深圳民營企業不僅數量眾多,涉及領域極為廣泛,而且品牌知名度都比較高,甚至有不少企業在所在的行業中,常年佔據著“領頭羊”的地位。

  據了解,2013年7月,《財富》雜誌評選出了中國企業500強榜單,深圳共有27家企業入圍。和其他城市形成鮮明差異的是,深圳入圍的企業名單中,幾乎看不到完全的國有壟斷性企業,大多是民營企業或有民營參股的股份制上市公司,如平安保險、招商銀行、萬科、中興、比亞迪等。

  專家認為,深圳民營企業作為主力入圍500強,説明深圳經濟相比其他區域更健康,深圳大學經濟學院教授鐘堅表示,“深圳企業一齣生,就經歷了充分的市場競爭錘鍊,更具生命力和發展的可持續性”。

  深圳能夠成為民營企業的搖籃,有著獨特的歷史背景。“深圳缺資源、缺很多東西,但不缺企業家精神,為什麼?因為改革開放,全國的年輕人都在深圳創業,形成了一種‘小政府大社會’的企業家精神,民營企業家發展大部分跑到深圳。”王石把深圳民營企業誕生、發展壯大的根本原因,歸結為市場經濟下的時代産物。

  綜合開發研究院(深圳)專家王國文也曾説:“深圳國有企業的基礎基本為零,這給民營企業的發展留有非常大的空間,也創造了很好的成長土壤。”另外,民企沒有任何可以依靠的資源優勢,先天處於劣勢,企業時刻在生死線上搖擺,但這樣具有危機感的企業才有創新意識,才能頑強成長。

  最新數據顯示,2005年至2011年,深圳登記註冊的民營企業從15萬家增長到37萬家,以年均3萬多家的速度增長。同時,民營經濟本地生産總值從1329億元增長到3330億元;民營企業外貿出口額從138億美元增長到768億美元。

  民企興旺倒逼政府簡政放權

  深圳的民營經濟規模,在一種寬鬆的市場經濟氛圍中快速擴張。與國有企業相比,民營企業往往有著靈活的機制、敏銳的市場嗅覺、精幹的人才和特色産品。隨著企業數量增多,企業之間在核心技術領域的競爭也日益加強,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全社會的創新水準。

  據悉,去年,深圳PCT國際專利申請量增長22.7%,約佔中國內地的一半,由深圳企業創造的不少專利,在世界範圍內都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比如,作為超材料技術的領軍企業,一年來,光啟研究院申請專利紀錄不斷被刷新,專利總量突破2500件,令我國超材料領域年度專利申請量保持全球第一。

  蔡兵曾專門撰文分析了這一現象。他認為,深圳的國民經濟構成比較特殊,民營經濟體量較大,而政府發展企業的方式恰好順應了歷史發展潮流,“採取的是一種市場激勵的手段,讓企業成為真正的自主創新主體。”按照當前的説法就是,充分發揮了“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

  民營經濟發展到一定程度,制約其進一步發展的深層次問題也會逐漸浮現,這就要求政府在尊重市場經濟規律的前提下,進一步開放市場,為企業提供更多的服務,創造更適合企業發展的內外部環境。

  早在2006年,深圳市在全國率先一次性推出大範圍、大規模、大容量配套政策,總量多達340條。在此後的3年裏,深圳市又相繼出臺《深圳國家創新型城市總體規劃》、關於LED産業、網際網路産業、新能源産業、生物産業的振興發展規劃和配套政策等,各類創新政策、法規,總量超過50個。

  時至今日,隨著深圳在改革開放之初的政策紅利逐漸弱化,特區對於企業和企業家的吸引力也正逐漸減弱,因此新一輪經濟改革便應運而生。去年3月1日,醞釀三年有餘的深圳工商登記制度改革正式啟動。此後,在深圳註冊成立一家企業,不再需要向審批部門提交註冊資金驗資報告,也無需應付繁瑣的年檢程式,註冊程式在3日內便可完成。

  廣東省委常委、深圳市委書記王榮認為,此項改革對於激活市場經濟的活力,進一步處理好政府、市場、社會的關係將起到重要的作用。

  ■專家觀點

  政府缺位、越位現象

  仍待解決

  深圳市政協委員金心異:

  上世紀80年代初,深圳在全國率先開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探索,此後,深圳的經濟開始步入“快車道”,用了不到30年的時間,發展成為經濟總量排名全國第四的大城市。

  深圳市政協委員金心異認為,拉動深圳城市經濟起飛的重要引擎之一,便是這一時期蓬勃興起的“創業潮”,一大批知名的民營企業,比如華為、中興、騰訊,在此期間相繼誕生。

  不過他也表示,近些年來深圳的商業環境,尤其是創業環境,遠不如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甚至不如十幾年前,“深圳的很多成本在上升,如商品房價格、寫字樓租金、生活成本都在迅速上升,使得草根創業難度增加了很多。”

  由於企業的運營成本提高,加上高消費、高房價讓人才望而卻步,使得深圳創業難度加大,民營經濟的長遠發展面臨威脅,另外,他還提到,“政府該管的領域沒管好、不該管的領域又管得較多,這也是沒有得到完全解決的問題”。

  “政府缺位和越位的現象都存在著,該管的比如提升教育和醫療水準、社會治安,這些最基本的公共品,深圳在這方面雖然做了很多工作,但與上海等城市相比還是有很多差距。”

  金心異説,深圳在上世紀90年代中後期,很多政策在全國領先,而且確實促進了産業發展,現在産業政策上則有簡單化傾向。“政府越來越有錢,越來越自信,直接介入微觀經濟的慾望大大增強,有些領域並不是投錢就能解決的。”

  以戰略性新興産業為例,他分析説,這些産業在全球範圍內處在發展初級階段,還沒有到達繁榮期,技術方向還存在很多基礎性的未攻克技術環節,政府的錢應該花在大學和科研院所,鼓勵他們在新興産業技術方向上取得突破、獲得專利,但政府直接把錢給企業,實際上干擾了市場的微觀運作。

[責任編輯: 楊麗]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股 市
臺灣| 大陸
    臺股17日開盤漲44點 為8538點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繫我們Q&A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