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經貿  >  經濟觀察  > 正文

評論:讀懂報告背後的“克強經濟學”

2014-03-06 09:04 來源:廣州日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本報評論員譚敏

  作為本屆政府交出治國理政的第一份答卷,國務院總理李克強的政府工作報告,可謂舉世矚目。通讀報告可以發現,改革和民生是兩大關鍵詞。貫穿報告始終的“改革”二字,可以説既是成績單,也是路線圖,充分展示了本屆政府對中國未來發展的信心和決心;而對教育、醫療、食品安全、污染等民生問題的一一回應,更是接地氣,聚民心。

  中國正處於改革發展的十字路口,在當前國內外經濟複雜的背景下,如何拿出可行性的良方,是本屆政府的重要使命。事實上,政府工作報告中的許多提法,在過去一年的時間中,我們曾分別在不同的場合陸續聽到總理提及。

  十八大後,李克強就提出“改革是中國最大的紅利”,成為風行一時的“金句”。就任總理當天的記者招待會上,他公開提出要“把錯裝在政府身上的手換成市場的手”。在去年7月的經濟形勢座談會上,李克強提出了宏觀調控的“合理區間論”,指出宏觀調控的主要目的就是要避免經濟大起大落,使經濟運作保持在合理區間,其“下限”就是穩增長、保就業,“上限”就是防範通貨膨脹。去年9月,在大連夏季達沃斯論壇開幕式上致辭中,他又首次提出了“中高速增長”的概念。

  在政府工作報告中,這些改革舉措之間的邏輯關係清晰可見:通過簡政放權,激發市場活力;通過民生改善,擴大內需,最終讓普通老百姓享受到改革的紅利和經濟發展的成果。

  結構失衡,投資過熱,經濟放緩,下不得猛藥,又虛不勝補。從政府工作報告中不難看出,新一屆政府已找出對症良方,那就是通過改革來固本培元,激發市場活力,“釋放出十幾億人的消費潛力”,通過增強經濟肌體自身的免疫力來強身健體。這或許見效不那麼快,但換來的卻是可持續的、長期的增長;短暫的陣痛換來的是未來進一步發展的主動權。

  經過三十年的高速發展,中國的經濟結構調整與深化改革已進入攻堅區與深水區,2014年被稱為是全面深化改革元年,雖然有待開展的工作很多,但是,本屆政府已交出了第一份令人滿意的答卷。而讀懂報告背後的“克強經濟學”,也讓我們對未來中國的發展之路充滿信心。

[責任編輯: 楊麗]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股 市
臺灣| 大陸
    臺股17日開盤漲44點 為8538點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繫我們Q&A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