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經貿  >  經濟觀察  > 正文

外貿增長好于預期 進出口總值同增長7.3%

2014-02-26 13:18 來源:國際商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數據顯示,1月份進出口增長高於市場預期。但是,全球經濟結構調整尚未結束,貿易保護仍將繼續,未來相當長一段時間內經濟性質的貿易保護,甚至於非經濟因素導致的貿易保護範圍仍有可能擴大,所以未來的出口貿易仍然可能發生較大的波動。不過也要看到,經濟回暖所帶來的出口增長是大勢所趨。

  2014年2月12日海關發佈進出口數據:1月份,我國進出口總值2.34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7.3%。其中,出口1.27萬億元,增長7.6%;進口1.07萬億元,增長7%;貿易順差1948.5億元,擴大11%。如果按美元計算,一月份中國進出口總值3823.95億美元,同比增長10.3%,環比下降1.9%,其中出口2071.32億美元,同比增長10.6%,環比下降0.1%;進口1752.63億美元,同比增長10.0%,環比下降3.9%,盈餘318.7億美元,擴大14%。經季節調整後,今年1月份進出口總值同比增長9.4%,其中出口增長9.4%,進口增長9.3%;進出口總值環比下降3.7%,出口下降3%,進口下降4.5%。

  出口增長高於預期

  數據顯示,1月份進出口增長高於市場預期。出口好于市場預期的主要原因是發達國家經濟回暖所帶來的總體需求的改善。從美、歐、日三國(地區)的綜合經濟指標來看,其經濟發展態勢已經形成了對中國出口的較強支撐,未來出口增長有望進一步回升,但是,全球經濟結構調整尚未結束,貿易保護仍將繼續,未來相當長一段時間內經濟性質的貿易保護,甚至於非經濟因素導致的貿易保護範圍仍有可能擴大,所以未來的出口貿易仍然可能發生較大的波動。不過我們也要看到,經濟回暖所帶來的出口增長是大勢所趨。

  與此同時,進口同樣增長強勁,好于預期。長期來看,中國的進口將會持續穩定地增長。未來若干年內,中國的進出口仍然會成為中國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但是,進口的驅動作用可能會逐漸大於出口的作用。這一點,需要經濟學家修改主流經濟學分析框架以加深認識。

  就1月數據來看,進出口高於預期的原因還包括春節因素。年前訂單的集中交付以及偏暖的氣溫減少了對生産的拖累。今年春節在1月,但大部分的假期是在2月,而節前交付密集期落在了1月,因此,春節因素對2月的進出口存在正面作用。同理,可能導致2月份數據下降。

  出口歐盟位居第一

  按地區排名,歐盟居第一位,達到341.2億美元,同比增長14.6%。其中出口為216.6億美元,增長15.6%;進口124.6億美元,增長13.0%。出口強勁增長應該是受益於歐盟的經濟復蘇,另外也是中國與歐盟之間的合作加強,及兩國(地區)間經濟互補潛力的自然顯現。

  對歐盟與美國的進出口總量的增長,既是好消息,又有隱憂。因為貿易盈餘仍然很大,這可能會加強中國對歐盟和美國的經濟依賴程度,加大與歐盟及美國之間的貿易摩擦。西方世界在經濟上歷來是實用主義者,貿易規則從來都是為我所用,而非約束自己。歷史上,西方世界在遇到長期性貿易逆差時,一貫採取“仗劍經商”的做法,用武力打破舊的貿易規則,構建對自己有利的新規則。未來相當長一段時期內,中國對歐盟和美國的貿易盈餘不可能消失,甚至有可能擴大,所以,中國政府需要在外貿政策,甚至於外交及軍事方面加強準備。

  按國別進出口增長率計算,排在第三名的國家是菲律賓,達到27.1%,尤其是出口增長率達到35.0%。這很出人意料,可見政治及外交上的麻煩並未影響兩國經濟交流。與之相似的是對日本和印度的進出口同樣保持了增長。對日本進出口總額達到170.1億美元,增長7.8%,其中出口達到92.1億美元,增長13.1%;進口達到77.9億美元,增長2.3%。對印度進出口貿易總額達到41.2億美元,總額相比不是很突出,但是增長速度達到24.2%。其中對印度出口總額實現29.1億美元,增長22.9%;進口實現12.1億美元,增長27.6%,出口額大於進口,但是進口增長快於出口。中國對菲律賓、日本和印度三國進出口的增長,似乎能夠説明當代世界各國政府對待國家爭端的冷靜態度,在政治及外交出現糾紛的時候,在經濟政策上保持冷靜,沒有讓政治糾紛對國際貿易造成大的直接衝擊,“政冷經熱”的格局避免了國際衝突的進一步惡化。同時也説明在當前的國際經濟發展形勢下,國與國之間的依賴程度很高,彼此之間相互需要。

  中國內地對香港與臺灣的進出口貿易則呈現下降的趨勢。其中對香港進出口總額下降20.6%,出口下降20.5%,進口下降23.2%;對臺灣進出口總額下降10.3%,其中出口增長8.0%,進口下降14.6%,比對日本的進出口狀況還要差。這既能夠反映香港與臺灣的經濟地位相對下降,也反映了之前的貿易數字可能有所誇大。另外,香港在與內地出現眾多糾紛之後,對於內地與香港之間的經濟交流有一定的影響。臺灣的情況與此類似,同時還能夠反映臺灣內部的産業競爭力有所削弱。對香港出口負增長的另一個原因在於外貿套利已經得到較大程度的壓制,出口增長回歸正常水準。

  三個國家(地區)的貿易額下降,除了香港與臺灣地區之外,另一個是南非。進出口總額下降13.3%,出口下降4.3%,進口下降16.7%,這是比較大的下降。考慮到中國與南非的經濟結構之間具有較強的互補性,進出口指標的下降反映了南非國內的經濟形勢及生産出現了一些問題。

  中國對東盟的進出口保持增長,達到259.1億美元,增長11.3%,其中出口增長15.2%,進口增長9%。在以後若干年內,隨著東盟經濟的發展,中國與東盟之間的經濟交流將會日益重要。東盟內部,與新加坡的進出口總額達到45.4億美元,僅增長0.8%,這一方面反映中新之間的經濟互補已經逐漸達到飽和狀態,另一方面也説明中新之間的交流潛力沒有得到充分發掘。

  金磚四國中其他三國與中國的貿易都在增長,印度前面已經説明,中國對巴西的進出口總額達到44.5億美元,增長25.5%,其中出口為22.6億美元,增長28.3%;進口略小于出口,為21.9億美元,增長22.7%。與俄羅斯聯邦的貿易總額為52.2億美元,增長7.7%,出口達到29.9億美元,增長18.2%;進口為22.3億美元,下降了3.7個百分點。總體上均增加較快。

  機電産品出口穩步增長

  在出口商品結構方面,機電産品出口穩步增長,傳統勞動密集型産品出口也同樣保持良好勢頭。1月,我國機電産品出口6901.5億元,增長3.8%,佔出口總值的54.5%。其中,電器及電子産品出口2756.7億元,下降4.5%;機械設備2154.6億元,增長7.4%。

  初級製成品方面,服裝出口1105.6億元,增長13.4%;紡織品644.4億元,增長11.7%;鞋類391.4億元,增長13.7%;傢具346億元,增長1.5%;塑膠製品227.3億元,增長27.6%;箱包175.8億元,增長7%;玩具61.8億元,增長16.6%,出口增幅幾乎全部高於平均增幅。上述7大類勞動密集型産品合計出口2952.3億元,增長12.2%,佔出口總值的23.3%。這仍然反映中國傳統勞動密集型産品在國際市場上有很強的競爭力。潮水退去的時候,才知道誰沒有穿衣服。

  在進口商品結構方面,機電産品進口額減少,1月份機電産品進口4130.1億元,下降3.2%,表明中國自身産業結構的提升。初級産品進口則持續顯著增長,進而帶動整個進口增長。資源類産品進口的增加,就當期而言有進口價格下降的因素。相對於中國經濟轉型的長期趨勢而言,則可能是一個良好的勢頭。1月,我國進口鐵礦砂8683.5萬噸,增加33%,進口均價為每噸799.8元,上漲0.2%;煤3590.9萬噸,增加17.5%,進口均價為每噸507.2元,下跌13.1%;原油2815.5萬噸,增加11.9%,進口均價為每噸4870.2元,下跌2.6%;大豆591.4萬噸,增加23.7%,進口均價為每噸3475.3元,下跌12.5%;成品油376.2萬噸,減少3.8%,進口均價為每噸4877.6元,上漲0.7%;初級形狀的塑膠256.9萬噸,增加14%,進口均價為每噸11986.2元,下跌0.3%;鋼材135.4萬噸,增加22.5%,進口均價為每噸7585.7元,下跌0.2%;未鍛軋銅及銅材53.6萬噸,增加53.2%,進口均價為每噸46535.5元,下跌10.3%;未鍛軋鋁及鋁材11萬噸,增加58.6%,進口均價為每噸21504.1元,下跌27.2%。此外,機電産品進口4130.1億元,下降3.2%。

  初級産品進口之所以持續增長,根本原因是我國國內資源稟賦較差,從農、牧、林、漁業資源到礦産資源,我國許多資源的本土供需缺口無法彌補且日益拉大,還有許多初級産品資源數量雖不少,但品位不高,開採難度大,成本高,或是遠離消費市場,運輸成本太高。初級産品擴大進口有助於保護環境,減少對國內礦産資源産地如山西、陜西、內蒙古、寧夏、新疆等地的環境破壞,並且有助於促進國內經濟結構的調整,緩解貧富不均等問題。

  國際市場變數大

  1月份貿易數據雖然好,但是國際市場上變數依然較大,預計今明兩年外貿還是波動較大,壓力較大。目前來看,歐美經濟復蘇步伐有所加快,但是仍存在一些隱患,包括美國逐漸退出QE將有不確定性因素,尤其對新興市場可能造成的衝擊難以準確預測。

  國內外貿企業面臨的勞動力成本、資源和環境約束力的上升等都是長期的趨勢。我國的産業和外貿訂單對外轉移步伐加快,人民幣升值壓力這一匯率因素不利於外貿企業的利潤增長,導致外貿企業不敢接長單。這些都將使我國出口增長受到明顯抑制。但是,從長期來看,人民幣升值有助於促進中國經濟結構的調整,有助於推進中國由單純的出口加工業大國轉向全面貿易大國,有助於資源的進口,保護國內環境,緩解貧富不均等矛盾。總體上,是符合中國國際交流的長期趨勢的。

  影響中國外貿發展的另一重要因素是全球貿易摩擦。近年來,針對中國的貿易摩擦增加不少。不僅美歐等發達國家不斷加大對中國産品的貿易壁壘,新興經濟體對中國的貿易保護措施也呈現增長趨勢。隨著全球貿易的好轉,我國面臨的貿易摩擦並未減少,將繼續對我國出口帶來不利影響。從長期來看,這樣的摩擦既是必然的,也可能是有益的。這些貿易摩擦的出現,短期內可能會造成一定的經濟損失,但是有助於促進國內的産業結構調整和收入結構調整,總體而言,可能還是利大於弊。

  人民幣對美元升值也導致進口增長上升。按平均價計算的匯率顯示,美元對人民幣匯率從去年12月的6.1160下降至今年1月的6.1043,表明人民幣對美元仍處於升值趨勢。另外,人民幣對歐元以及日元同樣處於升值趨勢。歐元對人民幣從8.3757降至8.3179,日元對人民幣從5.8995降至5.8544。總體而言,人民幣仍處於小步上升過程當中。人民幣的升值對於促使我國進口增長上升有一定影響,但是沒有預期的那麼嚴重,而且從中國的長遠發展目標來看,如果操作得當,也是有利的勢頭。

  整體來講,在外需的復蘇及內部經濟結構調整驅動下,2014年中國貿易增長有望加快,但是大幅攀升並不現實。

[責任編輯: 林天泉]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股 市
臺灣| 大陸
    臺股17日開盤漲44點 為8538點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繫我們Q&A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