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中國臺灣網  >  經貿  >  經濟觀察  > 正文

縣處級幹部成為輿情高關注群體

2014-02-09 09:41 來源:中國青年報 字號:       轉發 打印

  “中國縣域網絡形象排行榜(2013)暨縣(區、市)級政府網絡履職績效排行榜”最近在京揭曉。浙江省義烏市、廣東省深圳市寶安區、江蘇省海安縣分別獲得“十佳縣市獎”、“十佳行政區獎”、“網絡履職績效全國十佳”第一名。排行榜內容由新華網、中國社科院城市發展與環境研究所、武漢大學互聯網科學研究中心和中國統計信息服務中心聯合發布。

  新華網“輿情在線”監測顯示,涉縣(區、市)級輿情事件頻發,縣處級幹部成為輿情高關注群體,危機預警缺乏、反應速度遲緩、處置經驗不足,常常使得縣(區、市)級地方政府深陷輿論漩渦,且難以主動化危為機。

  新華網輿情中心主任段賽民指出,盡管目前不少縣(區、市)級地方政府已開始認識到網絡輿情處置工作的重要性,但是由于縣(區、市)級輿情信息較為分散、雜亂,且人力、物力、財力有限,縣(區、市)級輿情處置工作的順利開展面臨諸多困難。

  據“縣域網絡形象”項目組首席專家武漢大學教授沈陽介紹,近年來,我國輿情事件呈現“全國—縣(區、市)級”啞鈴形分布趨勢。縣域的經濟發展、城鎮化的推進不可避免地產生許多社會矛盾,互聯網的日益普及和地方民眾權利意識的提升,又促進了矛盾的傳播和激化,縣域輿情日益引起政府和學界關注。

  那麼,目前縣區在應對輿情時最欠缺什麼呢?“應對輿情最重要的是改變觀念。”沈陽在接受中國青年報記者採訪時說,應對輿情不是花錢買專家建議和輿情通報就可以了,而是要與中央的政策相結合,雷言雷語不能說,違反政策的事情不能做;要提升媒介素養,關注熱點,尤其是地方政府一把手要重視思想工作,要深入關注網民的心態,一些縣區幹部對網絡有敵視和恐懼情緒,不利于基層形象的塑造;地方政府要深入開展信息公開工作,從結果公開變成過程公開,把文本公開變成數據公開,把形式公開變成實質公開,“信息公開是對官員最好的保護”。

  “在決策過程中,通過新媒體聚集更多的社會支持和輿情的把握,出現輿情危機的可能性就會降低。”沈陽說。(記者 桂傑 實習生 谷新龍)

[責任編輯: 孟雅詩]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股 市
臺灣| 大陸
    臺股17日開盤漲44點 為8538點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係我們Q&A

關于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係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中國臺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