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經貿  >  經濟觀察  > 正文

消除“灰代辦”須斬斷黑色利益鏈

2013-11-07 08:49 來源:經濟參考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據報道,近幾年,“灰代辦”活躍在各行各業,範圍涵蓋“代發論文”、“套取公積金”“網路刪帖”等,甚至連身份證、銀行卡等個人證件都可以代辦。這些“灰代辦”背後隱藏著不少“暗道”,成為權力尋租的“掮客”、違法亂紀的幫兇。

  不少網民認為,各種名目的“灰代辦”肆意生長,折射出法律制度漏洞及背後的權力尋租。對此,應加強監管,嚴格審核辦事事項,完善相關立法,加大查處力度,切斷“灰代辦”背後的公共權力尋租利益鏈。

  灰色地帶易滋生腐敗

  網民“李明”稱,“灰代辦”的出現在於龐大的“市場需求”。“一些手續依照正常程式辦理不容易。比如驗車,如果不幸碰上人多車多的時候,就要在驗車地點滯留一天,要是再趕上各種原因導致的不過關,相信不少人都會暗中發誓下次一定要找‘代辦’,花錢買省心。‘灰代辦’還意味著辦大事、省大錢,比如‘代辦二手房低評’。”

  網民“洛陽的文明禮貌”表示,找代辦確實能辦好事,減少麻煩;如果辦事不那麼麻煩的話,很少有人願意找代辦。

  多數網民認為,“灰代辦”的存在有損社會公平,助長錢權交易。網民“彼岸花”説,人們利用“灰代辦”來取得相應的資格或者利益,從側面上就損害了其他人享有有限社會資源或者相應合法利益的權利,這明顯有違社會的公平規則和秩序。此外,因“灰代辦”本身具有違法性或者不法性,所以人們在通過“灰代辦”辦理相應的事項時,即便受到物質侵害也得不到法律有效的保護。

  另外,“灰代辦”易成為權力尋租的滋生地。網民“果果”稱,“灰代辦”背後隱藏著不少“暗道”,介入到行政審批、財稅優惠、資源配置等多項權力運作中,這就很容易讓“灰代辦”成為權力尋租的“掮客”,以及違法亂紀的“幫兇”,其對公權力的危害不言而喻。

  凸顯法律制度漏洞

  很多網民指出,僵硬的考核制度和法律真空為“灰代辦”提供了“商機”。網民“殷亞楠”認為,以論文代寫為例,現在代寫論文的網站、網店不少,操作流程程式化,一篇4萬字的碩士畢業論文代寫費用在五千元以上。然而,目前並沒有具體哪條法律條款規定幫別人代筆是違法的,也沒有明確禁止論文買賣,對於這種行為,主要依靠高校校規進行懲處。

  辦事部門效率低下、群眾辦事難為“代辦”存在提供了條件,而“灰代辦”背後公職人員利用權力尋租形成的利益鏈,也是其屢禁不止的重要原因。

  網民“劉先生”憤憤地説,“正是部分單位不走群眾路線,才滋生了‘代辦’業務的生存空間。有關部門為什麼不能放下官老爺作風,設身處地為百姓著想?本來不想去請‘灰代辦’,可自己折騰下來確實很煩;但是找了‘灰代辦’,又覺得氣不過,為什麼老百姓明明是按正常程式去走,辦事就這麼難?恐怕內裏滋生了腐敗,故意給群眾辦事設‘卡’!”

  網民“李琳”表示,“灰代辦”存在多時、危害社會,一個關鍵原因就是相關部門“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面對上述違法行為,熟視無睹,既不予以清理,也不予以打擊。

  從渠道上杜絕權力尋租

  網民“吳成臣”認為,應該從制度上進行規制,完善相應的法律規範,讓遊走于法律邊緣的代辦行為置於法律規制的範圍之內,讓“灰代辦”無處遁形,讓治理類似不端行為有法可依。另外,強化監管,對於違反法律規定的代辦行為予以堅決取締,從源頭上阻斷其違法的仲介服務內容;從渠道上防止公共資源和公共權力的流失,切斷相應的利益鏈條。

  網民“李永壯”指出,在打擊“灰代辦”的同時,還應從源頭上治理。只有挖出背後的利益鏈,真正把體制、機制理順,才能真正消滅“灰代辦”。

  網民“暖暖”稱,對於涉及公權力運作或者公共資源配置的服務,應該擴展資訊公開渠道,簡化、公開辦事程式,省去可有可無的手續,壓縮可暗箱操作的空間,讓群眾相信依照政策、程式辦事就不用找代辦。通過法律的規制和監管讓人們在相應的活動中樹立自覺守法的意識和理念。(記者 明航 整理)

[責任編輯: 王君飛]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股 市
臺灣| 大陸
    臺股17日開盤漲44點 為8538點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繫我們Q&A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