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經貿  >  經濟觀察  > 正文

我們為何不拿紐西蘭奶粉“問斬”?

2013-08-07 10:19 來源:人民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人民網北京8月7日電 (賈興鵬)恒天然肉毒桿菌事件後,紐西蘭貿易部長蒂姆-格羅澤接受採訪時稱,中國已停止進口所有紐西蘭奶粉。對此,人民網財經記者向中國質檢總局、國家食藥監局、商務部等部門求證該消息時,都沒有得到明確的答覆。相關部門的語焉不詳,讓我們不禁要問,是什麼原因使得如此大的“毒奶粉”事件後,依然不能對紐西蘭奶粉進口説不?

  蒂姆-格羅澤是在接受紐西蘭媒體採訪時稱中國已停止進口所有紐西蘭奶粉的,他認為中國這一舉措“在我看來是完全合乎情理的”。然而,恒天然首席執行官西奧-史畢根斯在北京的發佈會上卻強調,中國並沒有禁止進口紐西蘭奶粉,只是對基粉和乳清粉禁止,並不包括其他乳制産品。

  人民財經分別向中國質檢總局、國家食藥監局、商務部等部門求證該資訊,相關部門都不願表態。有業內專家認為,不敢對紐西蘭奶粉貿然“開刀問斬”,在於國內消費者對進口奶粉有很大依賴性。

  據海關發佈的數據,今年1月份,我國進口奶粉9.5萬噸,價值3.1億美元。其中,自紐西蘭進口奶粉9.1萬噸,增加82.3%,佔同期我國奶粉進口總量95.8%。

  有報告顯示,在2008年之前的10年中,國內生鮮奶産量的年均增長率是17.4%。而自2008年發生三聚氰胺事件後,中國奶業發展速度明顯放緩,生鮮奶總産量增速驟降,2008年為0.87%,2009年為-0.98%,2010年為1.56%,2011年為2.1%,2012年為1.5%。

  同時,國內的原奶收購價也失去了成本優勢。在各種因素影響下,國內企業越來越依賴進口原料奶粉,今年上半年,我國就進口奶粉44.5萬噸。而在2008年,這一數量僅僅是14萬噸。

  此外,中資乳品企業赴海外收購牧場、加工廠的動作也越來越頻繁,光明、聖元、伊利、雅士利、娃哈哈等都已先後“出海”,而由於關稅和原奶價格等優勢,許多中資乳企出海的目的地,也選擇了紐西蘭。

  奶業專家宋亮認為,國內奶源短缺,若中國長期地停止進口紐西蘭奶粉,可能會造成奶粉企業産量下降,奶粉價格也會因此暴漲。實際上,國內奶粉公司已經因此受益。週一早盤國內乳業公司股價紛紛走強,皇氏乳業一字漲停,三元股份漲近5%,貝因美、伊利股份、光明乳業等也明顯上揚。

[責任編輯: 王君飛]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股 市
臺灣| 大陸
    臺股17日開盤漲44點 為8538點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繫我們Q&A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