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經貿  >  經濟觀察  > 正文

透視財富焦慮:想讓錢生錢,還真不容易

2013-06-07 14:25 來源:人民日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來源:人民視覺)

  【閱讀提示】人們手裏有了閒錢,都願意嘗試通過投資股票、基金、銀行理財産品等實現保值增值。但是,股市不景氣,理財陷阱多,普通百姓“錢生錢”的障礙還不少。要加快理財産品創新,降低門檻,設計提供更多的適合中低收入群體的,兼顧安全性、流動性和盈利性的金融産品

  渠道少知識缺,財産性收入增長難

  ●看著別人從金融市場獲得不錯的回報,自己卻總出師不利,心裏很煩躁

  “工作幾年攢下的10多萬元,去年組合投資股票和基金,收益還算可觀。”在北京市西城區一家事業單位工作的李立説,把手頭閒錢都存成銀行定期不划算。從去年開始,他留下一萬多元的活期存款做備用資金,其餘分散投資到銀行理財産品、基金以及股票市場,算下來綜合收益率有10%,遠超過銀行定期存款的收益率。

  然而,並不是所有人都像李立這麼“幸運”。北京市海澱區一家網路科技企業員工張波把幾萬元積蓄投入到股市,眼看著別人買的股票都能收到不錯的回報,自己持有的股票卻一再跌價,感覺“很受傷”。現在,他每天都要關注股市行情、理財資訊,一心想把損失找回來,患上了“理財焦慮症”。

  “見面就談樓市股市、見人就要推薦股票,身邊朋友患上‘理財焦慮症’的並不是個案。”張波説,人們都希望自己辛苦賺來的積蓄能夠保值增值,但是把錢存到銀行,利息不高;投資到金融市場,有些理財産品的收益水準又不穩定、不理想。兩難之下,焦慮心態難免産生。

  數據顯示,近幾年我國居民財産性收入進入快速增長通道,成為居民收入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2012年城鎮居民每人平均總收入26959元,其中,財産性收入增長8.9%。與此同時,我國居民財産性收入更加多樣。股票、基金、銀行理財産品、紙黃金……投資理財産品越豐富,人們的投資意識就越強。居民理財,已經突破單一存款的局限,逐步發展到覆蓋股市、債市、期貨等金融市場甚至不動産的“全面理財”。

  但是總的看,理財風險大、渠道少,財産性收入增長難的現象仍然突出。

  多年來,投資收益、股息和紅利等財産性收入來源突破有限。投資渠道比較狹窄,是制約財産性收入穩步增長的一個重要難題。從近幾年的收入來源看,大部分居民財産性收入中,利息收入仍是主要來源。

  此外,獲得財産性收入往往需要專業知識,這對很多居民來説是個不小的困難。山東農村農民李建旺説,自己手頭上有十幾萬元存款,對股市、基金市場也躍躍欲試,但苦於沒有專業知識,“連如何操作電腦都要現學”,無奈之下只能把閒錢都存成銀行定期存款。

  “希望有更多適合普通百姓的‘財富’産品。否則,投資者‘單打獨鬥’,或者只在股票二級市場拼殺,賺錢會越來越難。”張波説,有些理財産品市場門檻太高,普通投資者可選擇的投資渠道偏少。投資股市受挫仍然還在堅持,一部分原因就是不知道還有哪些合適的投資渠道。

[責任編輯: 王君飛]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股 市
臺灣| 大陸
    臺股17日開盤漲44點 為8538點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繫我們Q&A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