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經貿  >  經濟觀察  > 正文

“禁酒令”如何剎住“飲酒風” 懲戒機製成關鍵

2013-05-20 15:34 來源:瞭望 字號:       轉發 列印

  “禁酒令”卓有成效背後,起關鍵作用的是一套嚴格細緻的內外部監督懲戒機制

  各地為遏制公務接待中的吃喝浪費進行了諸多探索,其中,“禁酒令”狠剎“飲酒風”的實踐取得了較為明顯的成效,對厲行節約的監督懲戒制度化建設有一定借鑒意義。

  為了根治基層單位工作日午間飲酒的頑疾,近年來一些地方相繼作出探索。2011年初,山東鄒平縣下發《關於工作日中午禁止飲酒的規定》,要求在全縣黨政事業單位實施中午“無例外禁酒”,黨政領導和工作人員無論什麼情況均不得在工作日中午飲酒。

  “禁酒令”實施兩年多來,受到當地幹部群眾好評。鄒平縣紀委副書記張漢冰説,“禁酒令”減輕了酒桌負擔,照顧了幹部身體,提升了政府形象,深得人心,群眾滿意度逐年上升。山東省濱州市民意調查中心調查結果顯示,2012年鄒平縣群眾對當地公務人員工作作風的滿意度從上年的88分提高到91分。

  2009年11月,江蘇贛榆縣出臺“五不準”禁令,第一條便是“不準工作日午間飲酒”。本刊記者採訪發現,“禁酒令”頒布3年多來,贛榆縣當地幹部對工作日午間禁酒已經從不以為然到習以為常,政府辦事效率和幹群關係也有了明顯改善。此外,禁酒也為財政減負不少,禁酒後贛榆縣各機關單位招待費用同比下降近1/3。

  河南信陽市“禁酒令”已實施超過6年,經歷了從一開始有紀律嚴查“不敢喝”,到下午要上班“不願喝”,再到形成生理習慣“不想喝”的過程。當地基層幹部坦言,“信陽酒風”到“信陽作風”的轉變,“禁酒令”功不可沒。信陽“禁酒令”督查組的工作人員説,剛實施的第一年,全市查處了400多人,現在差不多3個月才能抓到一個違反“禁酒令”的,還都是在邊遠縣鄉。

  記者多地採訪了解到,儘管有少數幹部對“禁酒令”持保留態度,認為飲酒是飲食文化的重要構成,禁酒顯得不近人情,但絕大多數幹部和廣大群眾對工作日中午禁酒表示支援。陜西丹鳳縣竹林關鎮長石煉村村民宋道鋒説,“現在下午去政府辦事,看不見紅臉幹部,也不用連著跑幾趟了。”

  多地“禁酒令”卓有成效背後,起關鍵作用的是一套嚴格細緻的內外部監督懲戒機制。這套機制確保禁令化身“緊箍咒”。

  在鄒平縣,多個委辦局自上而下簽訂了“禁酒令”責任書,對在工作時間、工作日、值班和執行公務時等五個時間段和情形下嚴禁飲酒作出明文規定。違反規定的,輕則取消評優資格,造成嚴重後果的依法依紀處理。

  “我們加大對禁酒情況的明察暗訪力度,紀委、公安、財政、媒體組團去查。一是大面積、全方位檢查,成立幾個工作組分頭行動;二是集中突擊檢查,比如1:30上班,我們不打招呼1:20去檢查,將所有人集合起來,帶著測酒儀去檢查,看有沒有喝酒的;三是聘請社會監督員,去年就聘了30個,有退休老同志、有農村的、有企業的,監督員不公開身份,發現情況直接向紀委反映。”鄒平縣紀委副書記張漢冰説。

  贛榆縣用嚴格的檢查和嚴厲的處罰,讓基層幹部摒棄了僥倖心理。贛榆縣紀委副書記胡勇介紹,三年多來全縣共有近20名機關工作人員因違反“禁酒令”被處理,其中有縣級主要部門和鄉鎮“一把手”,也有基層站所主要負責人,他們有的是在突擊檢查中被發現,有的是被群眾熱線舉報並經證實。

  記者在贛榆縣《紀檢監察工作通報》上看到,2010年3月31下午,縣農機局辦公室主任徐某拒不接受縣機關作風建設督查組測酒檢查,被免除職務;4月12日中午,金山鎮計生助理張某飲酒,恰逢督查組前去檢查,儘管逃到鄰近的山東,但最終還是被處以行政撤職。

  對於信陽“禁酒令”何以堅持6年,信陽市市長喬新江表示,“禁酒令”保持生命力得益於機制保證,有制度、有督導、有追責、有曝光,在作風上提倡什麼、反對什麼、禁止什麼,先有明文規定,後有持續不斷的檢查問責,形成了實實在在的約束和威懾力量。

  “信陽專門成立了三個督導組,並被授予"先斬後奏"的尚方寶劍,可以隨時入場檢查,即使市委常委會也不例外。在信陽,規定和文件不再是紙面文章,而是化為指導幹部行為的指南針和緊箍咒。”喬新江説。

[責任編輯: 王君飛]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股 市
臺灣| 大陸
    臺股17日開盤漲44點 為8538點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繫我們Q&A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