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網北京8月14日訊(記者 李方) 過去的幾周成為國內雲計算行業的一次集體盛會,互聯網公司、電信運營商、設備商等紛紛召開雲計算大會,勾勒各自業務重心,為火了多年的雲計算再添一把柴。面對安全挑戰,阿里和華為先後發出承諾,“絕不碰客戶數據”,“永遠不從數據上獲取價值”。
業內普遍認為,近年來雲計算產業高速發展,越來越多的廠商開始介入雲計算技術研發和應用推廣,在“互聯網+”政策作用下,產品呈現垂直擴展趨勢。預計2015年以後進入成熟階段,產業鏈結構趨于穩定,行業解決方案趨成熟。
政策支持促發展 企業需求擴大
“雲計算發展到現在可以說成熟了,國內外幾乎沒有差距。但目前國內雲計算市場還沒有被完全激活,絕大部分傳統企業還沒有引入雲計算技術的規劃。”北京郵電大學網絡技術研究院副院長蘇森告訴中國經濟網記者,我國雲計算產業發展尚處在初級階段。
面對國際上的風起雲涌,自2007年雲計算概念進入中國後,政府始終積極扶持雲計算產業發展。2010年10月,國務院發布《關于加快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意見》,將雲計算納入戰略性新興產業。同月,發改委設立專項基金,確定北京、上海、杭州和深圳、無錫五城市先行開展雲計算服務創新發展試點示范工作。2012年,國家雲計算政策從戰略走向實質性應用,政府採購目錄中增加了雲服務。
進入2015年,國務院發布了《關于促進雲計算創新發展培育信息產業新業態的意見》,同時,李克強總理在2015年兩會上著重提出“互聯網+”,將雲計算納入其重要的組成部分,表明政府正在大力促進雲計算發展,推動整個雲計算產業建立新業態。
可以看到,多地政府嘗試採用雲計算來滿足電子政務和公共服務需求。洛陽按需租用公共雲平臺,使得“智慧旅遊平臺”係統節省了不少硬件採購成本;杭州通過阿里雲、華數集團、浙大網新提供的解決方案來建設私有雲,用政務雲打破委辦局信息化係統各自獨立建設的局面,解決了浪費投資;廈門搭建公共醫院信息係統、健康雲等數據中心,建成全市統一規范、開放服務的雲計算平臺。
“我國雲計算和大數據產業還處于發展初期,未來工作的重點是扶植雲計算創新,培育市場。”工信部總工程師張峰在2015可信雲服務大會上指出,雲計算正在向縱深發展。當前,網購、電商、互聯網金融、鐵路余票查詢等業務已經開始嘗試上雲。
業內人士指出,隨著企業級IT市場走向雲化,企業客戶對私有雲、公有雲都會有旺盛需求。
雲平臺百花齊放 數據安全成焦點
得益于政策支持、市場需求加深,作為互聯網+的新興基礎設施,雲計算成為互聯網公司、電信運營商、設備商的必爭之地。就在幾周前,各行業巨頭像事先約好一樣,紛紛召開各自的雲計算大會,勾勒業務重心版圖。
7月29日,阿里巴巴宣布對旗下阿里雲戰略增資60億元人民幣,並和用友網絡結盟,聚焦于企業雲計算、電子商務、大數據、數字營銷四個領域,推進雲計算在各行業的應用,加速企業向DT(數據時代)轉型。
7月30 日,華為正式發布面向中國市場的企業雲服務,涉及金融、媒資、城市及公共服務、園區、軟件開發等多個垂直行業。“隨著雲計算技術的興起和發展,以及軟件服務化、IT基礎設施服務化,大量企業越來越不限于購買產品,而是希望購買基于軟件的服務。”華為輪值CEO徐直軍表示,華為需要面向企業客戶提供基礎設施雲服務。
此外,浪潮集團發布浪潮雲戰略,在全國布局雲中心,為區域政府、大型企業提供雲服務。金山雲宣布與惠普合作,為醫療、銀行、遊戲行業客戶提供基于私有或者混合雲的平臺和應用服務。
對于國內幾家雲服務競爭格局,蘇森指出,根據華為的傳統業務和目前雲產品以及雲戰略,未來華為將在企業雲市場佔有較大的市場份額,但面臨阿里雲和國外主流雲服務商的激烈競爭。而阿里雲在政府雲領域具有明顯的優勢,這種優勢將持續較長的時間。
值得注意的是,阿里雲發布《數據保護倡議書》,宣布絕不碰客戶數據,這是雲計算服務商首次清晰表示“雲計算平臺不得將這些數據移作他用”。阿里倡議行業自律,共同推動數據時代的可持續發展。
無獨有偶,華為在發布企業雲服務時也強調,華為不是數據公司,做雲服務不會經營用戶數據,永遠不從數據上獲取價值。“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更多和合作夥伴一起來保護客戶數據,使客戶數據更安全。”徐直軍說。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報告認為,目前雲計算運用市場整體呈現產品垂直擴展的趨勢,特別是在“互聯網+”政策作用下,我國金融、電信、電力、醫療、交通、教育等領域都開始借助雲計算應用實現信息化建設,為我國雲計算運用領域的擴展提供了良好機會。
部分傳統企業仍觀望 未來發展需開放
盡管雲計算產業看起來一片“紅火”,但存在的問題仍有不少。張峰指出,雖然我國雲計算產業發展很快,但仍存在核心技術差距大、數據資源開放不夠、安全等問題。
蘇森也指出,目前雖然很多城市都建立了雲計算數據中心,但提供的特色服務少,政府特有的資源沒有通過雲平臺開放出來,以至于沒有更多地利用這些資源所提供的服務。“具有普遍意義的企業成功案例並不豐富,大部分傳統企業尚處于觀望狀態。”
對于未來雲計算產業未來發展路徑,蘇森建議,政府應引導更多的企業採用雲技術,將傳統應用雲化或者遷移到雲平臺。“將政府和企業特有的資源以雲服務的方式安全地開放出來,供第三方應用開發商使用,以提供豐富的應用和服務,吸引更多的企業和個人用戶參與雲應用的開發和雲服務的運營。”
[責任編輯: 侯宇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