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經貿  >  IT  > 正文

3D列印概念熱背後"冷"現實:低端市場趨於飽和

2014-11-20 14:02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字號:       轉發 列印

  目前,A股市場尚沒有以3D列印為主業的上市公司,但在資本市場,3D列印全新的技術理念卻在不斷催熱相關概念股,光韻達、金運鐳射、大族鐳射、華工科技等公司被熱炒。與此同時,不少上市公司正在跑馬圈地佈局3D列印項目。《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選取了國內幾家有代表性的企業調查後發現,由於3D列印的複雜性和多樣性,不同企業佈局的領域各有側重,且目前均處於摸索階段。

  記者調查分析金運鐳射、光韻達兩家公司樣本發現,從2014半年報來看,金運鐳射的3D列印板塊虧損300多萬元,而光韻達則有100多萬元的經營利潤,兩家同樣從事3D列印業務的上市公司經營上的差距,給3D列印這一持續火熱的行業帶來一些“冷思考”。

  自2012年以來,3D列印概念股持續被熱炒。根據同花順統計,目前涉及3D列印概念的共有37家上市公司。

  那麼,3D列印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行業?目前國內的3D列印處於什麼水準?記者調查發現,與發達國家相比,中國的3D列印還停留在概念層面,尚無成熟的盈利模式,也沒有以3D列印為主業的上市公司。分應用層面來講,低端運用已經趨於飽和,工業級應用則由於成本高、技術欠缺等問題,市場佔比僅20%~30%。目前,大族鐳射、光韻達、金運鐳射等少數鐳射巨頭們正在加緊佈局3D列印領域,但未來需要多大的投入?市場前景如何?很多公司對這些問題都低調回應。

  企業扎堆低端FDM型3D列印/

  據了解,3D列印機分桌面級和工業級,前者以民用為主,後者偏向工業應用。兩種均有FDM(熔融擠出成型)、SLA(立體光固化成型)、SLS(粉末材料選擇性鐳射燒結)、SLM(金屬粉末快速成型)、LOM(疊層實體製造)等不同型號,其中FDM型的耗材主要以熱塑性材料為主,其餘的耗材品類眾多,有金屬、樹脂等。

  連日來,《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走訪了深圳多家從事3D列印服務和銷售的企業發現,多數企業的産品集中在桌面級的FDM型3D列印機,且局限在玩具、禮品、展會及3D影像等低端市場,面向民用(教育行業)以及少部分中小企業,多數以出口為主,價格在2000元左右,雖然階段性受追捧,但因市場飽和,競爭激烈,客戶開拓難度大,甚至有企業剛進入市場不到一年便匆匆退出。

  “如果你想做3D列印機,現在不是好時候”,深圳一科技公司負責人坦言,他的公司成立於2013年,原本主營3D列印機、3D列印服務等,但因此前代理的機器廠家不再生産3D列印機,且市場開拓難度大,公司不得已在今年選擇轉型。

  對於為何退出3D列印行業,上述負責人不願意多談,只是表示,3D列印本身的技術沒有突破,品牌雜多,應用市場有限,開拓難度大,“媒體炒得再熱,老百姓也用不到”。

  深圳智壘電子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肖雲濤告訴記者,公司在2012年下半年開始研發桌面級的FDM型,並於當年9月開始銷售,不過今年5月已經主動停産,轉而開發技術難度更大,工藝更複雜的桌面級SLA型3D列印機。

  “市場上桌面級FDM型多得要命,幾乎每隔一週就會有一台新機器出來,利潤也在不斷下降。”肖雲濤表示。

  OFweek行業研究中心高級分析師葉啟東分析稱,目前國內3D列印市場扎堆桌面級FDM型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FDM型使用的列印材料價格低廉且供應充足,而工業級列印機,尤其是工業級的SLS型,需要使用金屬粉末材料,不僅對技術工藝要求較高,鈦合金粉末還需要進口,價格昂貴;二是國內3D列印企業普遍缺乏創新應用意識,對3D列印的應用領域緊緊停留在列印人像等小飾品上,産業結構單一。

  肖雲濤介紹,一般FDM型3D列印機精確到0.2mm,SLA機型可精確到0.025mm,列印精度更高,而且目前已經能夠量産。

  不可否認,3D列印技術可帶來不少立竿見影的成效。廣東溢達紡織有限公司輔料研發部高級經理薛矛告訴記者“總的來説3D列印機在紡織服裝領域用得特別少”,他表示,多數企業不知道如何更好地應用這一技術,加上目前3D列印機存在列印精度差等諸多問題,工業級的3D列印機成本又很高,很多中小企業負擔不起。

  廣東省社科院綜合開發研究中心主任黎友煥指出,能夠在商業中量産應用的主要還是進口産品,連設備帶列印耗材都進口的結果,就使得國內的商用3D列印成本居高不下,所以3D列印沒有成為主流工業設計和製造企業的優先選擇。

  世界3D列印技術産業聯盟秘書長、中國3D列印技術産業聯盟理事長羅軍認為,目前3D列印産品用戶遠未形成氣候,市場看得見卻抓不到,企業也並沒有意識到自己需要3D列印機來推動産品創新。

  工業級列印成本高企/

  同桌面級3D列印一樣,工業級3D列印機也分FDM、SLA、SLS、LOM等不同型號,依據原材料和尺寸價格不等,在十幾萬到上百萬元之間,更加昂貴。

  廣州傳正科技總經理萬鈞認為,價格的高昂主要還是取決於技術。“打個比方,一台普通手機和iPhone6相比,價格相差好幾千,因為iPhone有App,技術、性能更高”。

  “工業級的價格除了來源於機器本身的一些配件,還有原材料、售後保修、研發的費用、關稅、培訓費用等”,肖雲濤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指出,其公司在2012年創辦之初曾開發過工業級3D列印機,但考慮到市場推廣難度,在樣機製造完成後,當年下半年就轉向研發桌面級的FDM機型。

  羅軍指出,工業級3D列印機價格高昂在於當前應用量還未打開,市場需求較小,使得單位成本高企,此外,技術的不完善也讓成本居高不下。

  記者調查了解到,目前國內工業級的3D列印機市場依然被3DSystems、Stratasys、德國EOS等國外巨頭壟斷,國內絕大部分購買客戶為國企、央企等大型企業,中小型企業購買者寥寥。

  德國EOS在中國的一位授權經銷商表示,目前國內生産的工業級3D列印機大部分用於軍工,企業用的以進口産品為主。

  羅軍指出,這是因為3D原創技術依然掌握在國外企業手中,國內企業一直在模倣,但缺乏資金投入,缺乏龍頭企業。

  不只是工業級3D列印機本身價格昂貴,後續的原材料投入成本也讓多數企業望而卻步。佛山新馬設計工業有限公司採購部經理馬小姐告訴記者,公司此前購買了3DSystems的一台價值60多萬元的工業級3D列印機,主要為列印塑膠件,但因樹脂耗材成本太高,已經放棄使用,國外材料的平均價格至少比國內材料高3倍以上,而且必須使用國外的材料才能列印出來,“機子是一次性投入,材料則是源源不斷的投入”。

  實際上,近兩年來,無論國外市場還是國內市場,多數3D列印企業的經營並不盡如人意。據OFweek鐳射行業研究中心統計,國外的3D列印企業僅有3DSystems等少數幾家能夠盈利,Stratasys、Voxeljet等多數企業2013年處於虧損,有的甚至常年虧損。國內3D列印企業經營狀況同樣不佳,以成立於1991年的武漢濱湖機電技術産業有限公司為例,它是我國成立最早的一批3D列印企業之一,其産品從1994年開始應用到商業化領域,2012年營收700多萬元,虧損卻達到300多萬元,到2013年,該公司累計銷售各類規格機器僅200多臺。

  葉啟東分析,目前3D列印市場處於導入階段,由於市場整體規模太小,部分企業銷售額太低,導致運營成本過高,其次。國內許多企業剛成立,資本投入和研發支出過高,部分企業甚至尚未研製出産品。

  當記者問道“國內在工業級3D列印方面有哪些龍頭企業”時,一位業內人士感嘆地説,目前國內還很難找出做得好的。

[責任編輯: 林天泉]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圖 片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繫我們Q&A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