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經貿  >  IT  > 正文

大數據價值幾何?

2014-10-15 15:56 來源:賽迪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10月15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道,用戶購買了哪些食物,對哪些Facebook帖子點讚,如何使用車載GPS(全球定位系統),許多企業的業務依賴於這類數據的收集和銷售。

  問題在於,沒有人知道這些資訊的真正價值。數據不是工廠或現金等實體資産,目前尚沒有對其估值的任何準則。隨著越來越多企業買賣資訊,利用大數據分析工具找到創收的途徑,衡量數據價值標準的缺位使得我們對現代商業世界的理解出現重大缺失。

  費城聯邦儲備銀行經濟學家倫納德·納卡穆拉(Leonard Nakamura)稱,企業擁有的數據,以及專利、商標和版權等“無形資産”的價值超過8萬億美元(約合人民幣491264億元),相當於德國、法國和義大利的GDP(國內生産總值)之和。

  數據價值的問題不僅僅局限于科技産業。超市管理公司Kroger會記錄客戶在逾2600家連鎖店的購物資訊,以及約5500萬積分卡用戶的的購物歷史。Kroger篩選這些數據預測購物趨勢,並通過一家合資公司向廠商出售資訊。寶潔和雀巢等公司樂意購買這些資訊,因為這使得它們能使自己的産品和行銷活動更好地滿足客戶需求。分析師估計,Kroger每年從銷售數據中獲得的營收為1億美元(約合人民幣6.14億元)。

  美國財務會計準則委員會(Financial Accounting Standards Board,以下簡稱“FASB”)尚未針對資訊和智慧財産權越來越重要的經濟社會更新會計準則,FASB曾在2002年和2007年兩次討論無形資産事宜,但都因這一問題的複雜性而擱淺。上個月,有成員再次提議FASB研究無形資産事宜。無形資産面臨的問題之一是:員工收集數據所用的時間應當記作成本還是投資?

  企業還必須估計它們數據的有效時間,判斷未來的增長前景,記錄和報告數據價值的變化。對工廠等實體資産的數據進行分析相對容易,但在無形資産領域沒有先例可循。

  對數據價值的衡量缺乏統一的標準,給Facebook、eBay和谷歌等公司的投資者造成了一個特別巨大的盲點。這些公司依靠收集的用戶數據創收。

  投行和估價諮詢公司Duff &Phelps董事總經理格倫·柯尼克(Glen Kernick)説,“公司的許多業務都沒有反映在向公眾披露的資訊或財務報表中。”Facebook、eBay和谷歌的資産凈值為125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7676億元),但它們的市值高達660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40529億元),兩個數據之間的差異表明,市場認可搜索演算法、專利和數據等企業無形資産的價值,這些資産沒有出現在它們的資産負債表中,這使得許多投資者根據其他不穩定的指標——例如現金流或未來增長前景等,對企業估值。

  市場研究公司Needham &Co分析師勞拉·馬丁(Laura Martin)説,“如果不能用來創收,數據就沒有價值。”隨著用戶興趣的改變,用戶資訊就失去了它們應有的價值。這使得數據成為一種易變質的商品,要對它估值更加困難。

  但是,僅僅依靠市場是危險的。在2000年的科技泡沫破裂中,許多投資者都賠得血本無歸。當時市場普遍認為,傳統的估值和風險評估標準不適合“新經濟”。

[責任編輯: 林天泉]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圖 片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繫我們Q&A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