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經貿  >  IT  > 正文

阿里巴巴募股為何青睞華爾街大鱷?

2014-09-26 10:26 來源:南方都市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9月18日,萬眾矚目的阿里巴巴在美國上市,發行價格高達68美元/股,這一單價已是此前人們所預測的60-66美元、66-68美元單價中的上限。此次IPO,阿里巴巴發行了3 .2億股,佔總股本13%,單筆募集資金突破250億美元,打破了2010年中國農業銀行在上海股市所創造的、單筆IP O 220億美元世界紀錄,更將Facebook之前160億美元的紀錄遠遠甩在身後。上市當天阿里巴巴的總市值達到1680億美元,已超過了原本的同業上市公司明星亞馬遜1510億美元。9月19日交易首日,阿里巴巴又飆升38%,達到93 .89美元/股,市值膨脹到驚人的2310億美元。按照法國《快報》財經版的計算,這一天收市時,整個美國市場總市值比阿里巴巴還大的本土公司,屈指算來也只剩9家而已。

  這場醞釀已久、炒到火爆的海外IPO,在中國毫無懸念地引發追捧和狂炒。有人戲言,倘9月18日、19日兩天有“馬雲語錄”應景出版,恐怕當天就能賣到脫銷加印。不過,這次阿里巴巴上市最大、最多的受益者,卻並非馬雲。

  一些歐洲財經傳媒在19日分析指出,阿里巴巴成功上市,最大的受益者是持股比例最高的軟銀孫正義。孫正義擁有7.98億股阿里巴巴股份,IPO之前持股比例高達34.1%,是阿里巴巴最大股東,9月20日軟銀發表聲明,表示將繼續持有阿里巴巴股票,這意味著軟銀持有阿里巴巴總市值已高達749.2422億美元。

  另一個大贏家雅虎則顯得有些“中大獎”的意味。這家公司因在同業競爭中處於下風,資金鏈早已繃緊,但他們早期曾押寶阿里巴巴,IPO前持有22.4%的股份,交易頭兩日,他們通過減持5%股份,已獲得雪中送炭般的大筆現金。

  私募基金中賺最多的,是美國機構銀湖,IPO前銀湖持股5890萬,佔比2.5%,可能拋售410萬,回收現金2.46億-2.7億美元,剩餘持股總市值為51.4517億美元。

  彭博社的消息稱,阿里巴巴上市時申購總數達到發行總數的5倍之多,其中半數以上認購者來自區區25家大的機構投資者,而C hannelAdvisor首席執行官斯科特·溫格則認為,有多達35-40家機構投資者在發行時購買了阿里巴巴的股票。在這些機構投資者中,不乏黑石、富達、貝萊德等華爾街大鱷,而來自中國本土的機構投資者卻屈指可數,且其中還夾雜著中投、國開行等早已“鎖倉”的“國字號”機構,以及馬雲自己的私募“雲峰基金”身影。這些“老字號”手中持有的,基本是IPO前的股份,僅因阿里巴巴允許IPO後,原有股東根據“綠鞋機制”在30天內出售總數不超過4800萬股,而受到廣泛關注。

  正如許多分析家和專業傳媒所指出的,阿里巴巴此次發行的重點,是華爾街的大機構、大投資者,而非中國及亞洲的機構投資者或美國的“小散”們,因此其整個包裝上市的過程,頗給人一種“高大上”的逼格感覺。雖非定向募集,卻處處有的放矢,為北美大鱷們的入場營造種種方便,而對亞洲機構投資者和北美“小散”則有些漫不經心。

  為何會出現這種局面?

  一些分析家指出,阿里巴巴當初的成功,和其背後一批大機構、大資金長期持有並鎖定其股權有著很大的關係。對於此次IPO,阿里巴巴寄託很大希望,因為正如許多分析所指出的,儘管阿里巴巴市值和利潤增長勢頭驚人,但市場過於集中在中國本土,海外影響力相對有限,IPO的目的之一,就是想借此開拓海外,尤其北美市場。當然,某些人所持理由未必客觀、準確,但馬雲在IPO前曾接受CN BC採訪,表示要在北美市場“15年內趕超沃爾瑪”,這表明阿里巴巴的確存在這樣一個“二次創業”、在海外大展宏圖的計劃,這就需要減少此次上市的風險,並盡可能確保股票發行後被很好鎖定,避免日後的劇烈振蕩干擾大局。很顯然,只有“高大上”的投資機構才有能力和實力推動實現這一企劃。

  至於在IPO過程中更多青睞華爾街大鱷,而非看似“血緣”更近的中國或東亞機構投資者,不僅僅因為此次發行上市的“主場”在紐約,更因為相對於老到的華爾街大鱷,亞洲機構投資者更熱衷於短線投資、快進快出,這種操作習慣,對於追求“IPO後股票高鎖定率”的阿里巴巴而言,就顯得有些不太合拍。

[責任編輯: 林天泉]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圖 片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繫我們Q&A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