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中國臺灣網  >  經貿  >  IT  > 正文

利用軟件截取無線電信號 黑客不用鑰匙即能開車門

2014-09-25 09:28 來源:中國廣播網 字號:       轉發 打印

  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隨著互聯網寬帶、移動技術的高速發展和普及,人們在暢享網絡生活的高效、便利、快捷的同時,卻也正面臨著日趨嚴重的網絡信息安全威脅和隱患。尤其是雲計算,大數據等時下的熱門領域也時刻經受著的安全挑戰。如何來接受挑戰並成功突圍,也就成為了擺在業界高手面前不可回避的問題。

  “2014中國互聯網安全大會”前天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召開,今天大會還會持續一天,在本屆互聯網安全大會上,有來自國內外的黑客進行各種攻防演示,尤其是開車的朋友恐怕要注意了,您知道您的車有被黑的風險麼?

  記者一進會場大門就看到一大幫人圍著一輛奔馳C180,技術人員在表演不用車鑰匙開車門。只見一位技術人員按了一下遙控鎖,車燈一閃車身一響,門鎖上了,而旁邊另一位技術人員在電腦鼓搗了一會,並將一塊電子手表連接到電腦上,沒過一會兒,技術人員將電子表取下戴在手腕上,走近車門一按,車身一響,技術人員將之前鎖著的車門打開了。于是,記者上前詢問了這位技術人員。

  記者:你是怎麼把這個車門打開的?

  技術人員:是這樣,我們事先是用一個軟件無線電設備,然後把車鑰匙的信號截取下來,然後把這個音頻的信號最後輸送成一個16進制的實際的數據,表面上看是一個有聲音的東西,但他實際上從無線電信號層是有一個射頻信號發出來的。

  記者:也就是有信息的?

  技術人員:對,有信息。然後手表是因為他支持一種射頻發射的功能,同樣是能發出信號的,然後把這個信息抓到之後,輸出,然後用一些其他的設備,比如說手機或者一些能發出同樣射頻信號的東西,然後將我們分析的數據用他們發出來,結果就是我們用這個設備沒有用車鑰匙把車門打開了。

  記者:說得簡單,如果要偷這輛車,就是先錄下他的信號,然後放到我的設備里頭?

  技術人員:放到設備里頭,可以用其他的,或者是筆記本,也可以是其他的設備。

  這位技術人員表示,市面上的很多車都可以通過這種黑客手段不用鑰匙打開車門,相信不少人聽到這兒會擔心了,那我的車豈不是危險了,對此,現場技術人員做了進一步說明和提醒。

  技術人員:早期的汽車鎖碼是固定的,就是說我可能錄制一次之後就可以永遠的把你門打開,但現在的汽車,包括這輛汽車,實際上用的是一種滾動碼的解鎖,每次發的東西是不一樣的,但他還是有一定范圍的,他這個范圍至少會很大,你短時間內應該是處理不出來的。在攻擊場景里,比如說趁你不注意的時候,偷偷摁了一下鑰匙,所以現在還好,日常生活中盡量記得車鑰匙隨時攜帶,不要放在工位上或者其他地方,讓別人能接觸到的,如果有陌生人管你要車鑰匙,看你車鑰匙啊,盡量別讓他接觸。

  現場技術人員破解的是傳統汽車,而最近一段時間,和互聯網有密切關係的智能汽車炒得火熱,典型代表就是特斯拉,不少人認為特斯拉的電動汽車是制造業和信息產業的完美結合,前不久特斯拉的當家人埃隆馬斯克來中國為他的產品宣傳,360董事長周鴻祎告訴記者,他和埃隆馬斯克有過這樣一段對話。

  周鴻祎:我說你的汽車會被人黑嗎?他說當然不會了,我們又不是安卓,而且我們不允許安裝第三方應用,所以不會有任何問題。那我就給他們提了兩個問題,我說我可能黑不了你的汽車,但是你用手機能夠控制的話,我可以黑你的手機,第二個我說既然是一個智能汽車,肯定要跟雲端實時的通信,所以如果有人黑了你這中間的通信協議,或者有人破解了你雲端的網絡,我一樣可以操縱你的汽車。他聽完了我這個話,臉上馬上就變色了,他說,怎麼會有這麼無聊的人呢?怎麼會有人幹這種事情呢?就拒絕回答我的問題。

  後邊的事情很多人都從新聞中知道了,7月份360公司發現特斯拉汽車應用軟件的漏洞。

  周鴻祎:所以我這個人就不服氣,後來我們在全國召集了很多對抗破解高手,有人成功的破解了特斯拉協議,而且實現了對汽車的控制。最近中國所有的汽車廠要造智能汽車,其實我給他們講一個觀點,最重要的不在于自動駕駛,最重要的也不在于智能汽車,最重要的是老百姓敢不敢坐你這車,你這車安不安全,而且真的一旦出了問題將會非常的嚴重。

  不過,在互聯網大會上不少參會的業內人士都表示,用不了幾年很多像汽車一樣的傳統設備都會聯網,而互聯網的安全防護會進入到一個新的階段。記者滿朝旭

[責任編輯: 林天泉]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圖 片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係我們Q&A

    關于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係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中國臺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