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經貿  >  IT  > 正文

中韓手機品牌都搞粉絲行銷 誰更勝一籌?

2014-08-18 10:58 來源:資訊時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一方面是韓國品牌積極走進來,另一方面是國産品牌迫切走出去。8月8日,暫別中國市場一段時間的LG手機捲土重來,與京東合作,將在海外市場頗為暢銷的LG G3引入內地。在韓國品牌手機競相入華的同時,包括小米、一加等國産品牌開始大規模出海,搶佔不同文化的海外市場。值得玩味的是,同是利用網際網路行銷和粉絲經濟,韓國電子産品品牌多依託著韓星及其微博和粉絲打開中國市場,而國産品牌撬開海外市場則主要利用在國內已經鍛鍊得爐火純青的社交媒體技術。

  韓國品牌:借助明星粉絲和微博

  儘管LG G3手機的發佈會還有很久才開始,但門口大批女粉絲早已把會場包圍得水泄不通,任何媒體都需要經過連簽字筆都不許攜帶的嚴格的安保,才能進入會場。因為LG電子的代言人,韓國著名演員李敏鎬將出現在發佈會現場。

  曾在功能機時代以“巧克力”等産品大獲成功的LG電子,儘管其産品一直在北美熱銷,但在中國市場的發展一度呈現停滯的狀態。為重新撬開中國市場,LG電子宣佈聯手京東商城在8月11日正式開始LG G3旗艦機的銷售。為了確保足夠的影響力,LG電子邀請了代言人李敏鎬出席發佈會。這導致發佈會當天,微博上被李敏鎬的粉絲“刷屏”。據記者了解,目前微博上李敏鎬的粉絲已經超過2300萬。

  另一位當紅韓星金秀賢也為三星代言其旗艦産品Galaxy S5。憑藉《來自星星的你》一炮而紅的目前金秀賢在微博上擁有750萬粉絲。

  國産品牌:靠技術社區宣傳

  跟喜歡走明星路線的韓國品牌比較,最近熱衷於出海的中國品牌的則主要走“技術路線”,利用在國內成熟的網際網路行銷方式去海外行銷。

  “網際網路行銷有一個最大的好處,就是可以全球化,同時可以打破時間、空間的限制。”8月14日,積極拓展海外市場的一加創始人劉作虎向資訊時報記者表示,經過八個月時間的努力,一加海外社區,已經覆蓋16個國家,有近20萬註冊用戶。據他介紹,目前一加的谷歌搜索指數已經從一開始的“基本沒有”到“直線式暴漲”。至於如何在海外做網際網路行銷?劉作虎表示,目前一加雇傭了不少海外的員工,“之所以一定需要各個國家的員工,是我們考慮到開拓不同國家的不同市場時候,可能遇見的文化差異和文化壁壘”,劉作虎認為,用他們的本國語言和交流方式去宣傳中國品牌才能做到事半功倍。“我們利用各種社交媒體在網上做宣傳,這是創業公司能夠利用的最好途徑。”

  而知名的小米則透過在全球發展MIUI(ROM)社區的方式去開拓粉絲,並優先開拓華人眾多的市場,也取得了不俗的成績。

  連結

  相聲演員王自健要做手機

  近日,擁有120萬微博粉絲的相聲演員王自健宣佈進軍手機行業,並稱已有實質進展,“請等待明年暑期!”面對鋪天蓋地的質疑,王自健在8月10日的微博反駁稱“每個人都應該有自己的夢想,並且在可能的時候實現他。這有錯麼?你憑什麼説我就是來消費粉絲的?”“我手機出來如果是貼牌玩票的要給國産機抹黑的機器,我幹一斤翔。反之,怎麼説?”

  記者觀察

  哪種粉絲行銷更好?

  不少韓星目前在中國具備極高的知名度,使用韓星代言,可以讓産品瞬間增加知名度。而且韓星都具備龐大的鐵桿粉絲群,這些鐵桿粉絲都很樂意為偶像付費,成為潛在的客戶。對於LG、三星這類韓國品牌與韓星也有天然的貼合度,很容易讓用戶一看見韓國明星就直接想起某個韓國品牌,而偶像劇植入更是行銷利器。

  不過韓星代言偶然也問題多多。比如韓星的演藝生命週期都很短,現在大紅大紫的韓星很可能幾年後就銷聲匿跡。因此韓星大多同時代言大量産品。比如金秀賢不但代言了三星手機,搜狗、甚至代言礦泉水。這很容易沖淡代言印象。

  至於走技術路線的“粉絲行銷”,好處是直接告知粉絲産品的優點,加強了粉絲互動,能及時將粉絲的想法變成産品功能,解決粉絲的問題。但對於中國企業,在世界普遍對中國技術缺乏認知的情況下,能否讓海外消費者真正成為中國産品的粉絲,無疑是極費力的事情。這真的需要非常“不將就”地去研發優質産品。此外,專利問題也是一個攔路虎,尤其是對要求專利比較嚴的北美和西歐這兩個市場。記者 潘敬文 劉莉

[責任編輯: 林天泉]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圖 片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繫我們Q&A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