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經貿  >  IT  > 正文

微信第三方服務商高度同質化 刷量服務難以持久

2014-08-13 09:22 來源:證券日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業內人士表示,微信第三方開發開始進入深水區,“微網站+刮刮卡+會員卡”的時代已經終結,微信第三方服務向個性化、垂直化、服務化發展

  微信的出現給移動網際網路創業者新的機會。在大量的企業進駐微信的同時,一些微信第三方服務商也如雨後春筍般成長起來。這些第三方服務商針對客戶需求提供了相應的服務,例如目前最受關注的刷點擊量、漲粉絲、點讚等服務。但值得注意的是,第三方服務商在發展的過程中存在著“高度同質化”的現象:産品類似、功能相同,你有我有。然而,這樣的發展模式能維持多久?未來第三方公司如何發展?

  社交行銷公司點點客CEO黃夢在接受《證券日報》採訪時表示,目前第三方服務平臺很多,但未來一些競爭力較差的第三方平臺會消失,而真正能持久發展的平臺公司更多的是向垂直化、專業化方向發展,真正幫助客戶實現産品落地,産生實際的效益。

  天下秀CEO李檬認為,社會化行銷公司未來的主要競爭方向是技術的競爭,類似于線上旅遊網站,去哪兒網在技術上與同行業相比佔有絕對的優勢,既節省了大量的人力成本,又給消費者帶來了良好的體驗;其次是服務水準的競爭,主要體現在人才的專業性,服務團隊的效率等方面。

  背靠大樹野蠻生長

  騰訊微信事業群開放平臺基礎部助理總經理曾鳴透露,目前微信平臺已聚集10萬開發者(包括個人開發者和公司開發者)。在騰訊微信這顆大樹下,一批第三方服務商順勢野蠻生長。

  據了解,目前,國內的第三方服務平臺數量已經近1000家。他們提供的服務包括微信平臺基礎內容搭建、微官網開發、行銷功能擴展;微信會員卡以及針對不同行業等個性化功能開發。其中,最普遍的刷粉絲數量、刷點擊量和點讚數量也成為眾多第三方服務平臺的“服務”之一。

  在微信的不斷壯大下,微信第三方服務平臺的價值也受到了資本的認可,點點客、微盟等第三方服務平臺宣稱實現融資。

  據了解,7月份,點點客董事會審議通過定向增發融資的議案,擬向上海艾雲創業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上海張江浩成創業投資有限公司2名投資者以每股10元的價格定向發行股票250萬股。其中上創投旗下艾雲基金150萬股,張江高科旗下張江浩成基金100萬股,募集資金總計高達2500萬元。據了解,點點客2013年實現營業收入6800萬元。CEO黃夢在接受本報採訪時表示,“點點客”的計費模式是按照不同的行業和公司規模收取數千元到數萬元不等的年費。

  此外,另外一家第三方服務平臺微盟也已宣佈獲得華映資本A輪3000萬元的融資,估值3億元。據微盟透露,公司成立於2013年,當年的銷售額已經達到3000萬元。

  據天下秀公司透露,公司目前已經獲得幾輪融資,由於相關協議,不便透露資本方及額度。公司2013年的營業收入約為1.6億元。

  專業化發展

  在微信成立初期,刷粉絲量成為眾多公眾號的目標之一,也成為眾多第三方平臺的主要工作。在這一低門檻下,國內的第三方服務平臺數量已經近1000家。然而,近來,一些靠刷粉絲量等低級競爭方式為生的第三方平臺公司日子越來越不好過。

  點點客CEO黃夢在接受本報採訪時表示,“從提供第三方服務的平臺公司來看,起初看起來門檻不高,很多公司紛紛進入。但是目前看來,很多第三方公司紛紛在轉行。因為一些産品想落地,就必須和這個行業有個緊密的結合。這樣意味著公司的研發成本、調研成本增加。所以對於第三方公司來説,你必須做到一定的規模,才能做到長期穩定的發展。所以最終剩下的企業不會太多。”

  微盟的創始人孫濤勇也表示,微信第三方開發開始進入深水區,“微網站+刮刮卡+會員卡”的時代已經終結,微信第三方服務向個性化、垂直化、服務化發展。

  黃夢表示,“刷粉絲量、刷點擊量是比較低級的競爭方式,粉絲的數量和品質不一定成正比。我們未來的發展方向就是行業垂直深入,我們會在很多行業發力,開發許多功能,把行業內的需求挖掘出來,做更好的開發,使傳統産業與微信更好的結合,更快的落地。”

  天下秀CEO李檬表示,社會化行銷公司的競爭激烈主要體現在中小公司群體,而國內起步較早的大公司,並不缺少客戶,相反倒是缺少可執行的專業人才(技術人才、行銷人才、管理人才),人才才是未來競爭的主戰場。(記者 張 敏)

[責任編輯: 林天泉]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圖 片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繫我們Q&A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