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時四年之久的“中國版Twitter”之爭以騰訊微博落敗而告終。昨日,騰訊網路媒體事業群(OMG)宣佈進行架構調整,騰訊微博將與門戶融合,同時在短視頻應用App“微視”運營團隊基礎上成立微視産品部。由此,騰訊OMG邁出了向移動垂直媒體發展的第一步。
微博“裁撤”烏龍
如同所有公司架構調整會遭遇質疑,騰訊OMG此次架構調整也讓微博陷入輿論漩渦。
“騰訊微博産品運營團隊與騰訊新聞團隊進行了整合,以強化整體社交資訊服務功能”,前日晚間騰訊官方短短幾句公告讓外界開始猜測騰訊微博何去何從。更為尷尬的是,幾個小時後,在其最大競爭對手新浪微博上開始傳播更令人震驚的消息:“騰訊微博事業部被裁撤”甚至“騰訊放棄微博”。
儘管騰訊方面相關負責人回應稱,微博部門並未撤銷,仍正常運營,此次整合是業務層面的調整,不涉及人事,不會有裁員,只會有調崗。但一位不願具名的內部人士透露,騰訊內部較早之前就已經戰略性放棄了微博業務,核心技術團隊已分流。此次架構調整,微博部門雖未裁撤,但大部分員工被整合至騰訊網,微博部門僅留下部分人員維持日常運營。
資料顯示,騰訊微博成立於2010年,雖晚于新浪微博,但逐漸與後者壟斷國內微博市場,雙方在名人微博、企業官微、微博電商等多個領域激烈交鋒。相比于搜狐微博、網易微博的“打醬油”地位,騰訊微博至少曾在2011年達到註冊用戶超3億、日活躍用戶超過3000萬的數據巔峰。
不過,騰訊微博始終未能超越新浪微博,後者雖然也遭遇成長瓶頸,但仍然在今年4月登陸納斯達克。即便在騰訊內部,作為公司多個社交産品(QQ、朋友網、QQ空間)之一,騰訊微博也並未展現出領軍氣質。
特別是微信橫空出世之後,騰訊重新確立了微信、手機QQ兩條腿走路的策略,微信更是被提升到了事業群的高度,相比而言,移動業務拓展不力的騰訊微博幾乎沒有功能演進,被用戶漸漸遺忘。
豪賭微視移動
事實上,對微博業務的整合併非騰訊OMG架構調整的全部,相比而言,視頻業務的調整更為吃重。
與優酷、搜狐類似的視頻業務,將分為“版權合作”、“平臺運營”、“産品技術”、“客廳業務”四個部門組成,意在實現全産業鏈佈局。這在一定程度上強調了騰訊繼續深耕視頻行業的決心。
最為引人注目的則是移動社交微視頻業務微視,將在微視運營團隊基礎上成立微視産品部,以支撐産品的長遠發展。這意味著,作為一款上線僅10個月的産品,微視將得到騰訊的重點扶持。
與傳統視頻業務側重版權不同,微視兼顧移動、短視頻(8秒)、UGC(用戶生成內容)、社交四大屬性,由於代表了圖文、廣播(語音)之後的新媒體趨勢,是當下最熱門的移動産品,新浪(秒拍)、阿裏(來往)等皆有此佈局。
不過,截至目前,微視並未披露註冊用戶、活躍用戶等相關數據,仍然處在圈地用戶階段,並嘗試了類似于微博的“偶像帶動粉絲”模式。有消息稱,微視也已經與萬達、蒙牛等企業展開商業化行銷實踐。
轉型有風險
“放棄微博、選擇微視,是一種明智的選擇”,易觀國際分析師李欣然認為,自始至終,騰訊微博都只是騰訊一個部門的産品,能獲得的資源支援有限,在QQ、微信兩條腿走路的騰訊體系內,微博難以成為第三條腿。“而新浪微博是新浪最後的豪賭,傾盡資源,因此騰訊微博以部門之力對戰新浪微博整個公司,差距太大。”
中國移動網際網路産業聯盟秘書長李易亦指出,騰訊微博與新浪微博的兩種不同際遇著實在意料之中,這是由兩家的基因所決定的。微博具有強烈的媒體屬性,採用點到面的“廣場式”傳播方式,新浪門戶網站基因重,搶了時間上的先機,配合有力的市場行銷得以成功。與此相反,騰訊的核心業務QQ是一種點對點的社交工具,QQ的龐大體量給騰訊微博帶來用戶數的同時,也因用戶多而雜使資訊的準確性和權威性受到衝擊,影響力有限,因此騰訊微博並未做成功。
李欣然認為,PC時代的微博面臨移動網際網路轉型壓力,對於OMG部門來説,扶持更適合移動趨勢的微視是理所當然的事情,並且能避開新浪微博、微信、QQ的鋒芒,以差異化尋找未來。
知名IT經理人王冠雄也認為,微信已成移動第一入口,手機QQ緊隨其後,後面還有微視,確實不必再推另一SNS産品(微博)。網際網路分析師魯振旺則認為“微博已經完成了歷史使命”,阻擊了新浪微博。而現在新浪微博和微信“一個是媒體、一個是互動平臺”,相安無事。
不過,對於微視的未來,李欣然持謹慎看法,他指出,從産業邏輯和技術趨勢看,微視無疑代表了移動社交的未來,但也意味著受到限制很多,比如中國的網路環境,“4G剛剛起航,更耗流量的短視頻普及需要時間,用戶習慣也需要長時間培養,畢竟QQ、微博、微信仍然屬於圖文傳播為主(間或語音),但微視直接跳躍到視頻社交,跨度較大”。
“目前看來,突破點是如何利用微信倒流,就如同當初的QQ給微信倒流”,李欣然如是判斷。
[責任編輯: 林天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