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經貿  >  IT  > 正文

格力否認血汗工廠 董明珠身家6億員工卻稱待遇差

2014-04-23 08:51 來源:中國經濟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誰也沒想到,珠海格力電器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格力)從備受矚目的明星企業到“血汗工廠”,僅僅是一篇報道的距離。近期,有媒體對格力剋扣員工獎金,盤剝經銷商一事進行曝光,質疑格力為“血汗工廠”。格力這個家電巨頭背後的故事,也開始被越來越多的人熟知。

  4月20日,格力作出回應稱,格力並未剋扣員工工資,也未強迫員工購買格力的産品。董事長董明珠還説:“我們格力電器一直敞開大門,歡迎全國的媒體來珠海實地監督,希望能了解到真實的情況。”

  “媒體的報道內容基本屬實,説格力是血汗工廠並不誇張。2013年的年終獎又打了折扣,我們(員工)也是敢怒不敢言。”格力珠海總部一位不願透漏姓名的員工則説,不滿早就存在,報道只是讓員工之間的憤懣情緒得到更快的擴散。

  另一名員工告訴中國經濟網記者,“董上臺後,我們的日子難過多了。”

  回看格力掌舵人董明珠。據悉,董明珠持有2114.88萬股格力股權。4月22日,格力收盤價為29.50元,參照此價格計算,董明珠目前所持股份市值將近6.24億元。另外,按照格力去年每10股派10元分紅計算,董明珠僅股權收益就將近2115萬元。另外,統計數據還顯示,董明珠6年來僅從格力電器獲得的分紅收益就超過4800萬元。

  就此,中國經濟網記者嘗試聯繫格力相關部門,對方電話一直無人接聽。

  “公司內部的事情,有明確規定,嚴禁對外透露。一旦發現,處罰力度很大。”上述格力珠海總部員工告訴記者。

  格力:從朱江洪到董明珠

  24年前,在南京一家化工研究所做行政工作的董明珠辭職南下,進入格力。彼時,董明珠的身份只是一名基層業務員。

  關於董明珠的發跡,圈裏面曾有這麼個故事。不知行銷為何物的董明珠憑藉堅毅和死纏爛打,40天追討回前任留下的42萬元債款,令當時的總經理朱江洪刮目相看。

  5年之後,董明珠青雲直上,榮升格力銷售經理。“一個從不按牌理出牌的人,她的‘牌理’只有一個:自己的原則,自己認為對的。”這是當時下屬們對董明珠的評價。

  2000年,董明珠推出了一本自傳,書名叫《棋行天下》。在這本書裏, “兇”、“惡”、“狠”、“霸道”、“吃人不吐骨頭”等詞彙出現頻率極高。書中的董明珠還有一句經典名言:“我從來就沒有失誤過,我從不認錯,我永遠是對的。”這位大器晚成的女強人,一夜之間成了茶余飯後的話題,有勵志,有佩服。

  2006年,董明珠又出版了同名紀實性自傳體小説《行棋無悔》。曾有珠海一位出版界人士透露,“當年這兩本自傳將董明珠雷厲風行、做派硬朗的性格展現得淋漓盡致,同時董明珠個人對格力的卓越貢獻透過書中得到大力宣揚,這兩本書為董明珠個人品牌及影響力的成就奠定了極為重要的基礎。”

  曾經,中國家電圈有句名言,有個女人令一統天下的家電大佬深感畏懼,這個女人,就是董明珠。格力的新掌舵人,可見一斑。

  2012年5月10日,珠海市正式任命董明珠接替朱江洪出任格力電器大股東格力集團董事長。5月28日晚間,格力電器董事會公告稱:原副董事長兼總裁董明珠當選董事長,並繼續兼任總裁。這也標誌著原董事長朱江洪正式卸任,格力進入“董時代”。

  這一年,是董明珠在格力走過的第22個年頭。

  回顧格力近三年的業績:格力電器2011年實現銷售收入835億元,同比增長37%;2012年,格力電器營業總收入為1000.84億元,同比增長19.84%; 2013年,格力實現營業總收入1200.30億元,同比增長19.9%。

  在這種高增長的背後,卻被曝出壓榨職工和經銷商。累積式的爆發,也讓許多人局外人始料不及。

  格力被曝血汗工廠 回應稱企業內部革新

  4月17日,有媒體以《起底格力血汗工廠:剋扣員工數千萬獎金 員工被逼買産品》為題對格力涉嫌存在剋扣員工工資,經銷商遭盤剝一事進行報道。格力,再次引起媒體的關注。

  報道稱, 2012年格力董事會換屆後,格力公司領導就壓住中層幹部2011年和2012年兩年的年終獎金遲遲不發,直到2013年下半年終於發放下來了,但大多數人的獎金都出現縮水。

  據報道,從2011年到現在,所有格力子、分公司和空調各生産基地的中層幹部骨幹獎金至今未發,涉及數百人員,按以往獎金標準,國內幾個空調生産基地,包括淩達壓縮機、凱邦電機等生産基地在內,總金額達數千萬元。

  格力員工還曝出,格力存在強制員工購買單位內部産品的行為。格力基層管理幹部李麗向記者表示,格力向所有員工攤派任務,對待遇不高的員工來説,自購或銷售總額至少近兩萬的四件套簡直是雪上加霜。

  報道一齣,格力就被推上輿論的風口浪尖。

  4月20日,格力對此前的質疑進行了回應。董事長董明珠回應:“自己是健康的,別人説你得了腫瘤,難道你就真的得了腫瘤?”

  就之前媒體報道格力血汗工廠的種種行為,格力官方也都一一做了解釋。值得一提的是,對於造成這些“誤解”的根源,格力方面稱這其實是一場內部革新。

  格力市場部的一名員工也説,“一場企業內部的革新,竟然引出格力電器是血汗工廠的離奇説法,真是匪夷所思。”

  格力員工:董時代 待遇大不如前

  在格力普通員工的眼裏,這場“內部革新”到底是什麼樣子呢?

  “董明珠做董事長以後,我們的福利少了很多。”格力珠海總部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員工告訴中國經濟網記者,以前年終600元的慰問金,今年成了20斤大米;開工是200元,今年是大米30斤。有年終獎在那壓著,我們很多人有怨言但也沒辦法。

  800塊錢,“換”成了50斤大米。顯然,在基層職工眼裏,這種最細微的變化映出了整個格力的“風向”。

  説到年終獎,該員工還和中國經濟網記者説了很多。

  “去年底發年終獎金之前.還發了通知説今年的年終獎按照工作的年限獎金增加30-50%,班組每天開早會,領導都會在早會上宣傳。但是公佈年終獎的時候,一看到年終獎數額不增反降,下面的領導也傻了眼。”

  據該員工介紹,格力的年終獎一般包括兩部分;一部分為現金(根據工種、工作年限和崗位級別而定,一般分兩次發完),另一部分特別獎(格力相對額度的購物許可權,只能購買格力的産品)。

  該員工説,“特別獎一般到5—7月份才會發,再幹幾個月又該發年終獎了。很多員工就是因為這個才不捨得離職。”

  另外,該員工還向記者訴説了特別獎給他帶來的苦惱。每年都有幾千元的購買標準,家裏的電器什麼的基本上都是格力的,沒有那麼多需求,只能便宜轉手。但是,內部職工在買格力産品時,價格上並沒有什麼優惠。

  如此一來,員工的特別獎“巧妙”的轉化成了格力的銷售業績。

  “董上臺後,這種做法已經連續搞了三年了。你説員工真的需要這麼多格力的産品麼?”該員工反問中國經濟網記者。

  對於職工的工資待遇問題,該員工向記者介紹了自己的情況。他説,“我們的工資實際是計件又計時。但是計件工資我們每天能掙多少,每個産品的單價,這個都沒有一個標準。還有計時工資也不知道怎麼計算,也不會公佈我們每天收入有多少。到了要發工資的時候會有一張預算工資單,上面寫有平均每天多少錢。這個每天的平均工資怎麼來的,我們是不知道的,只能拿多少算多少了。”

  “平均一個月基本上都要上26天左右的班,每天12個小時,加班也沒什麼加班費,工資也就三千多。旺季的時候,很多部門一個月才有2天的休息時間。基層的員工很累,説格力是血汗工廠,不算太誇張。”他説。

  董明珠身家超6億 被員工稱小氣

  “説格力是血汗工廠的報道出來那天,我們部門的人都在討論格力的黑幕。另外,大家都在猜是誰透露了資訊。按照公司規定,這個是違反總裁條令的。”上述員工還告訴記者。

  談到對總裁董明珠的看法,該員工告訴中國經濟網記者,“沒怎麼見過,只是很多職工都在背後説她小氣。”

  關於此前媒體所報道的剋扣員工工資一事,陳偉才或許更有發言權。

  2013年,董明珠從廣州市公安局政治部人事處高調挖來了被譽為“警界新星”的原處長陳偉才,當時董明珠多次表示欣賞陳偉才是個“非常優秀的人。”今年兩會,聊起這樁“往事”時,董明珠對陳偉才的評價是:“目前來説只能算是良好吧。”

  此前媒體報道,知情人士透露,董明珠一手選撥提起來的分管人事工作的副總裁陳偉才,因為多次為員工爭取獎金等利益,也被罵多次。

  被員工議論小氣的同時,在資本市場,董明珠卻讓投資者喜出望外。

  2013年7月3日,據格力公告稱,格力電器發佈公告稱,2012年度的股東分紅將實現“10股派10元”(扣除相關費用,實際到手約9.5元)的分配方案。格力成了A股市場“最慷慨”公司。

  據可查資料顯示,董明珠持有2114.88萬股。僅此次分紅,其收益將近2115萬元。據統計數據顯示,董明珠6年來僅從格力電器獲得的分紅收益就超過4800萬元,按今年4月21日收盤價29.02元計算,董明珠目前所持股份市值將近6.24億元。

  “去年格力1200億的業績是我們員工拼來的,但是我們卻沒有受益。”上述員工説。

  “我還想起來個事。雷軍和董明珠的10億賭約,你知道吧?後來在格力員工的內部會議上,領導跟我們傳達了一個上面的觀點,希望格力的員工不要買小米的手機。”採訪即將結束時,該員工還告訴記者。記者 郭曉偉

[責任編輯: 林天泉]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股 市
臺灣| 大陸
    臺股17日開盤漲44點 為8538點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繫我們Q&A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