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經貿  >  IT  > 正文

IT男月薪3000元嘆入錯行 寫文言文辭職

2013-11-15 09:22 來源:新民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據人民網 以前,他聽從父親的話,選擇了自己並不喜歡的專業,在大學裏自暴自棄,連學位證都沒拿到。而現在,他要勇敢做自己,拒絕父親安排的好工作,他一個人來到主城打拼。這是一個兒子在聽從父親安排好他的命運之後,追求自我、重新選擇的故事。主人公小楊,用一封文言文辭職信,揭開了故事的序幕。

  入錯了行

  寫文言文辭職IT男控訴不如意

  一般人在寫辭職信時,往往不會太重視,照著網上的模版簡單寫幾句就了事,可25歲的小楊則不一樣,近日,他在辭職時交上了一封文采飛揚的文言文辭職信,並將信中的文字原封不動的上傳到了重慶某論壇,引來了網友的讚賞。令人意外的是,小楊並不是名牌院校的高材生,也不是就讀于飽受文學熏陶的文科專業,而是一位地地道道的理科男。

  “馮唐易老,李廣難封。屈賈誼于長沙,非無聖主;竄梁鴻于海曲,豈乏明時?吾昔之同窗好友,莫不事業小成,甚者衣錦還鄉。”在小楊的文言文辭職信中,一共有612字,雖然借用很多文學典故,但文辭精煉,邏輯清楚。記者注意到,這封信中,引用了不少諸如馮唐、李廣、賈誼等歷史名人典故,他們有一個共同點,就是壯志未酬、懷才不遇。

  昨日,小楊告訴商報記者,這封信是前幾日寫的,當時自己在渝北一家軟體公司做技術員,因為嫌工作枯燥,現已辭職,目前在某男科醫院做後勤工作。寫辭職信時,他心有惆悵,同齡的朋友大多有了很好的歸宿,可自己每月還在拿著3000元的工資。“既然不能改變現狀,那就只能用文言文抒發感情了。”

  “吾之兄長及父輩聞弟之難境,甚為不滿……”在小楊的文言文辭職信中,除了講述自己入錯行和懷才不遇的苦悶外,還有一句游離于辭職之外的表述,那就是提到了自己的父親,同時還表達了父親對他現在工作的不滿意。原來,他從高中開始便熱衷於看文學和哲學的書籍,也開始試著寫作,但卻在父親的“逼迫”下被迫選擇了理科。他一直認為,是父親替他做的選擇,造成他入錯了行。

  聽從與叛逆

  聽父親話讀工科卻沒拿到學位證

  小楊告訴記者,自己2010年畢業于重慶郵電大學移通學院,學的是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雖然該專業技術性強、就業率不錯,可他坦言,當初找工作時可沒少折騰,甚至失去了一次很不錯的工作機會。

  大學畢業前夕,小楊去參加了一國企的招聘,筆試和面試都順利通過,辦入職手續時,人力資源的工作人員要求他出具學位證,因為英語四級沒過,小楊沒有得到學校頒發的學位證。説起自己的經歷,小楊很是遺憾。他説,大學四年幾乎都是耍過去的。原本英語成績很好的他,從沒認真聽過一堂英語課,不要説英語四級,甚至連公共英語的二級都沒通過。“當初不選這個專業,我肯定不會這樣自暴自棄。”小楊把沒獲得學位證的原因,歸結為讀了一個不喜歡的專業。

  説起自己填報的這個專業,小楊是一肚子苦水。原來,2006年高考成績公佈後,他考了450分。“我想選擇文科專業,最想讀的是考古,然後是工商管理、市場行銷。”小楊稱他想報考自己喜歡的專業,可卻遭到了父親的反對。父親直接命令他,讓他選擇土木工程或是涉及理工科專業,給出的理由是:在這些領域有熟人朋友,畢業後可以順利謀得一份好工作。

  父親的無奈

  年輕時選錯專業望兒不要步後塵

  昨日,記者聯繫上小楊的父親楊永。他稱,自己今年50歲了,目前在銅梁生活。讓兒子選擇讀理科專業,是他的意思,但也是為了讓兒子能有一個更好的未來。

  不是記者説起小楊辭職一事,他還不知道兒子已經換了工作。楊永説,兒子畢業後,他托朋友給兒子介紹了銅梁當地一份國企的工作,工資和待遇都不錯,離家又近,但兒子卻拒絕了,理由是要獨自出去闖一闖。因為這個選擇,父親和兒子大吵了一架。第二天,兒子就背著行李到主城了。現在,楊永和兒子一説話,往往以吵架收場。

  楊永還介紹,自己讀書時,成績特別好,尤其是文科,在全校是數一數二的,但卻因選錯專業,沒能讀到大學。他現在一直為自己當初選擇讀文科而後悔,所以也希望兒子不要步他後塵。“別看他已經工作3年,但現在都還在向家裏要錢,買個電腦、租個房子都在向我要錢。前不久,我還給他打了1000元。”説起兒子,楊永既心酸又心疼還有點後悔。

  重新選擇

  辭去IT做後勤是為創業做準備

  對於和父親的關係,小楊表示他與父親沒辦法溝通,父親從不理解他。

  昨日,小楊的大學好友蔣政也向記者證實了小楊沒有取得學校的學位證。他還表示,小楊在大學時喜歡談論一些文學、哲學方面的東西,對所學專業不是太上心。小楊在與父親通話時,他常常能聽到父子倆吵架的聲音。“他不喜歡這個專業,父親與他溝通也有問題。”

  “雖然我現在工資不多,但我認為做人就不能把錢放在首要位置。”小楊稱,除了選擇專業後悔外,自己辭去IT的工作到醫院做後勤,都是他自己的選擇,即使不盡如人意,他也不會後悔。他選擇辭職,也是為以後自己獨自創業做準備。“在醫院,大小雜事都要我負責,我在努力學著管理,也去考察了一些地方,等手頭寬裕點,我就打算自己創業了。”小楊説,以前總是被逼著做選擇,但經歷過才後悔,才知道人應該活得自我、自己選擇自己的生活。

  專家

  強扭的瓜不甜

  父母應尊重子女的選擇

  “強扭的瓜不甜。”對此,著名教育學者、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表示,小楊的困擾,其實是當初選擇專業時的文理科之爭。父親在替孩子選擇專業時,太過武斷,片面的認為文科生就業就一定不好,替孩子做出選擇,從而造成了孩子的叛逆。但任何事情都不是絕對的,只要將專業學好,也會有一番建樹。

  熊丙奇還説,現在很多家長都習慣替孩子規劃學業和未來,很多孩子也處於被規劃、被管理的狀態。雖然替孩子著想是好事,但如果一味將孩子放在被動的位置上,就容易讓子女産生逆反心理。在子女成長的每個重要階段,最好的教育方式應該是:以充分尊重孩子的選擇為前提,父母與子女共同協商、交流後,再做出人生的選擇。

[責任編輯: 王君飛]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股 市
臺灣| 大陸
    臺股17日開盤漲44點 為8538點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繫我們Q&A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