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少先隊事業發展中心22日最新發布的第六次中國未成年人互聯網運用狀況調查報告(2012)指出,移動互聯網的普及,以及眾多新應用、新情況,特別是微博、微信的廣泛應用,使未成年人的時間以及知識構成呈現“碎片化”趨勢,值得引起關注。
這份報告顯示,超過六成未成年人(61.6%)使用微博,高于整體網民。在未成年人使用微博中,經常發表觀點的(“寫”、“評”)為33.9%,高于家長的比例(24.9%)。微信在未成年人常用網絡社交工具和應用中佔11.8%,可見未成年人是網絡新平臺、新工具的積極試用者,樂于通過新媒體表達自我、發表意見。
報告指出,碎片化是社會快速發展的必然結果,但對未成年人而言,“碎片化”生存趨勢無疑更需要引起關注。一方面“碎片化”可能破壞少年兒童良好習慣的養成,造成“利用碎片化時間”變成“時間碎片化”;二是碎片化閱讀使人形成了一種惰性和依賴,不利于形成有深度的、批判性的、理性化的、係統的知識體係和思維習慣,對人們的知識體係、思維方式,以及理性思考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和判斷能力都構成挑戰;三是新媒體海量信息造成的“抓眼球”特徵,使得帶有一定負面或灰色色彩的信息往往被人們第一眼“抓”到,對未成年人的價值觀形成、客觀認知社會產生不良影響。
參與本次調查報告的教育專家認為,要警惕未成年人在新媒體時代的“碎片化”生存趨勢,對少年兒童而言,“適度上網”是“用好互聯網”的首要前提。
“中國未成年人互聯網運用狀況係列調查”由中國少先隊事業發展中心聯合中國社科院青年研究中心、中國社科院新聞與傳播研究所、中國青年政治學院等機構共同完成。自2006年起,每年對我國未成年人互聯網運用狀況進行跟蹤調查。
此次調查是該係列調查的第六次,歷時半年多,對象主體為年齡在10歲~17歲之間的小學四年級至高中二年級在校學生及其家長,在北京、黑龍江、內蒙古、江蘇、福建等10個省區市開展。
相關新聞
96.8%未成年人
用過互聯網
中國少先隊事業發展中心22日最新發布的第六次中國未成年人互聯網運用狀況調查報告(2012)顯示,我國未成年人使用互聯網的比例高達96.8%,較2011年未成年人互聯網觸網率91.4%提高5.4個百分點,其中,78.8%的未成年人一周至少上網一次。
調查報告顯示,未成年人首次上網年齡在10歲及以前的比例高達61.8%,17.5%的未成年人在6歲之前就開始接觸網絡。未成年人主要在家里上網,家庭互聯網普及率達85%,呈逐年上升趨勢。
報告調查發現,雖然近年來互聯網環境得到非常大的改善。但在廣告、視頻和遊戲中,分別有60.4%、30.6%和23.6%的未成年人認為仍然存在不良信息,以不雅圖片、自拍暴露視頻、虛假信息和視頻裸聊的形式為主。
報告認為,面對互聯網上琳瑯滿目、變化紛雜的信息以及虛擬和現實深度滲透融合的復雜環境,未成年人身心發展不成熟,鑒別力低,易受不良信息的影響和遭遇傷害。 記者 周潤健
[責任編輯: 雍紫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