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經貿  >  陸資赴臺  > 正文

陸資赴臺首本“登記證”入藏國家博物館

2013-12-19 09:40 來源:中新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中新社福州12月18日電 (記者 郭熙嬋)經國家博物館提議、福建省臺灣同胞聯誼會牽線搭橋,福建新大陸科技集團有限公司18日向國家博物館捐贈由臺灣向大陸首家赴臺投資企業頒發的“臺北縣政府營利事業登記證”。這是臺灣開放陸資赴臺後,陸資赴臺的首張“登記證”。

  當天下午,國家博物館藏品保管二部徵集室副主任吳華良從新大陸集團總裁王晶手中接過“登記證”時表示,該“登記證”作為兩岸關係發展的見證,豐富了國家博物館中關於兩岸關係的藏品。

  2009年6月,臺灣正式開放陸資入島,成為兩岸經貿往來的“破冰之舉”。作為第一個“吃螃蟹”的人,王晶帶領的福建新大陸電腦股份有限公司同年收購了荷蘭史利得控股公司在臺灣地區獨資的帝普科技有限公司58%股份。由此,新大陸成為大陸第一家赴臺投資企業。

  “臺灣先進的智慧財産權管理,讓我們少走了彎路;而臺灣的人才,可與大陸人才優勢互補;臺灣的技術具可移植、可利用的特點,兩岸在核心技術上的合作成果十分明顯。”王晶説。

  對於未來,王晶毫不避談野心,“希望兩岸攜手打造有國際影響力的中華品牌。”目前,新大陸臺灣公司年銷售收入在1億元新台幣以上,新大陸與臺灣智原科技合作完成的“全球首顆物聯網應用二維碼解碼晶片”已正式發佈。

  福建省臺灣同胞聯誼會副會長梁志強表示,新大陸在臺灣的落地開花,正是兩岸關係越來越密切的真實寫照,也是真正意義上兩岸經貿往來的開始。

  兩岸經貿在很長時間內只局限于臺商到大陸的單向投資。從1986年臺商黃益建在福州成立大陸第一家由臺商單獨投資經營的外資企業到2009年新大陸赴臺投資,間隔了23年,但這兩次“從無到有”,見證了兩岸關係從開創到深化的發展。

  目前,臺商在大陸投資逐漸進入收穫期,臺資企業在大陸盈利不斷增加,並成為臺灣島內母公司盈利的主要來源。而開放四年的陸資赴臺也在穩步前進中,據統計,目前陸資赴臺已突破10億美元,為臺灣增加就業近7000人。(完)

[責任編輯: 楊麗]

相關閱讀: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股 市
臺灣| 大陸
    臺股17日開盤漲44點 為8538點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繫我們Q&A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