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經貿  >  陸資赴臺  > 正文

福建泉州成大陸最大對臺小額貿易進境口岸

2013-12-14 11:18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中新社泉州12月13日電 (黃忠族 陳楠 鄭斌峰)泉州檢驗檢疫局13日透露,今年前11個月,該局共檢疫查驗對臺進口小額貿易貨物9.46萬噸、貨值1.77億美元,預計全年將突破10萬噸,創下歷史新紀錄。其中進口額佔到福建省六成、全國五成以上,成為大陸最大的對臺小額貿易進境口岸。

  泉州對臺小額貿易以其貿易方式靈活性、地域優越性、産品多樣性以及政策扶持、先行先試的獨特優勢,成為兩岸經貿發展的新亮點,是兩岸“大三通”不可替代的貿易補充。

  泉州檢驗檢疫局相關負責人分析稱,“泉州對臺小額貿易呈現幾大特點,首先是航次常態化。”目前,泉州口岸共有後渚、石井、石湖、圍頭、肖厝等8個對臺小額貿易點,經營公司由2008年的3家增至16家,船舶由2008年的每月20航次增至現70航次,並呈現常態化經營。

  貨物品種亦逐步多樣化,其中一部分來自臺灣的機械零配件、日用品、紡織製品等臺雜貨等;另一部分為中華鱉卵、凍秋刀魚、凍午仔魚、臺灣檳榔以及糖果、餅乾等農産品食品,品種有數百種。其中,臺灣鱉卵年進口約2億粒,佔大陸總進口量八成;臺灣檳榔佔大陸總進口量七成、而凍秋刀魚、凍午仔魚等水産品年進口達8000噸,佔大陸總進口量的六成以上;今年前11月共進口臺灣小食品6272噸,同比增長8.3倍。

  該負責人指出,“臺雜貨、臺灣農産品食品不僅為沿海的福建、廣東、浙江、江蘇、上海等省市的臺商、臺資企業提供補給及市場銷售,現逐漸轉机到江西、湖南、四川等內地,輻射效應明顯並逐步擴大。”

  2008年12月,兩岸實現貨運“大三通”以後,泉州與臺灣金門的對臺小額貿易仍活力迸發,近5年來平均以20%的速度增長。

  據了解,泉州石井與臺灣金門島相距僅6.5海裏,泉州後渚、石井與金門的航運時間不過1.5至2.5個小時,而且採用對臺小額貿易方式貨物可隨時拼裝,機動靈活,船舶靠泊不受潮水限制,運輸更為便捷,具有時間短,運輸成本低等特點。加之政策支援與通關效率等有利因素,目前,臺灣冰鮮水産品、檳榔等均能做到“當日發運、當日到貨、次早上市”的要求,泉州也因此成為農産品食品轉机大陸市場的“黃金通道”。(完)

[責任編輯: 李丹]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股 市
臺灣| 大陸
    臺股17日開盤漲44點 為8538點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繫我們Q&A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