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經貿  >  國際資訊  > 正文

南非標準銀行:非洲休閒娛樂醫療 成中資企業新寵

2015-09-11 09:07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字號:       轉發 列印

  “鋻於目前大宗商品的走勢來看,受到中資企業長期青睞的非洲能源礦山資産,目前來看並不具備增長潛力了。接下來,休閒娛樂包括旅遊、醫療保健等將是新的增長點。”南非標準銀行中非業務發展董事總經理郝德柏(Bruce Hart) 在2015大連夏季達沃斯論壇期間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專訪時表示。

  他指出,目前A股市場的震蕩以及中國經濟的放緩或許會使中資企業産生更強烈全球化配置投資的意向,尋找擁有增長潛力的海外資産。

  同時,工商銀行(下稱“工行”)自2008年入股標準銀行、2012年收購阿根廷標準銀行後,於今年2月1日就收購標準銀行公眾有限公司(“標銀公眾”)60%股權完成交割程式,完美佈局進入非洲市場的“跳板”。

  工商銀行董事長姜建清此前表示,這次收購在中國作為世界最大大宗商品消費國的背景下,及在“一帶一路”、中企“走出去”等倡議下,主動適應客戶需求升級的重要舉措,也是中資銀行首次通過並購國際銀行實現交易業務的全球化。

  工行佈局非洲市場

  《21世紀》:對於早上李克強總理的演講,你有何感想?

  郝德柏:我同意他的所有觀點。中國經濟正在轉型,經濟正在朝多元化發展。我印象最深的是,鼓勵大眾創業這一部分,推動金融機構支援創業。我想這有兩個原因,一是這將是經濟增長的新引擎;二是,這將創造大量就業,比如我聽説阿里巴巴這個平臺帶來了800萬就業。我對於他的演講的理解是,中國將轉型為消費主導的經濟,私人部門將成為重點,探索如何更好地運用大量的儲蓄。中國將過渡到下一發展階段,不會出現硬著陸。

  《21世紀》:工行在今年年初,完成了對標準銀行公眾有限公司60%股權交割程式,您如何看待這筆交易的?

  郝德柏:我們是非洲最大的銀行,工行持有我們60%股份。在對中資企業服務方面,我們和工商銀行合作緊密,為他們在非洲開展業務提供支援,比如融資服務、顧問等等。

  工行持有60%股份,取得了控制權來服務在非洲的中國客戶。而我們所保留的40%的股份,主要業務是固定收益和大宗商品,而工行的介入將帶給我們很多服務中資企業的新機會,所以這是雙贏的交易。

  《21世紀》:外界有很多議論表示,中國銀行走出去的速度跟不上企業走出去的速度,而這對中資企業開展海外投資帶來很多不便,比如利潤轉移困難,較高的匯兌風險等,對此你怎麼看?

  郝德柏:我覺得工行的國際化做得不錯,工行在非洲沒有銀行牌照, 而通過收購我們60%的股份後,我們就成為了工行在非洲的平臺,我們為在非中資企業提供一系列的銀行服務包括貨幣對衝、匯款及支付等,我們還雇傭中國員工,目前看來效果挺好的。同時,我們在非洲的競爭對手也正在積極投資雇傭中國員工,以此更好地服務當地的中國客戶。

  中資企業非洲投資轉向

  《21世紀》:您怎麼看當前人民幣國際化的進度?人民幣在非洲的使用率如何?

  郝德柏:人民幣國際化對於中國政府和中資銀行是當前優先考慮的事情,非常明確的是,中國已經成為國際貿易的主要參與者,這將是會循序漸進進行,還需要完成資本賬戶開放、取消匯率控制等改革。不過,人民幣國際化是確定無疑的趨勢。目前人民幣在非洲的使用還是比較有限的,不過正在增長。最近我們和工行合作為我們的一個主要中國客戶完成了一筆人民幣支付。

  《21世紀》:目前在非洲沒有人民幣離岸中心,您怎麼看這個前景的?

  郝德柏:我認為未來會在非洲看到人民幣離岸中心,已經有傳聞稱將在約翰內斯堡成立,這只是時間問題。

  《21世紀》:目前中企在非洲的投資情況如何?前景如何?

  郝德柏:目前總體來説非洲的經濟增速有所放緩,主要是能源、商品價格的跳水造成的,因為非洲有些經濟體非常依賴這些産業。目前,中資企業在非洲主要涉足的領域是基建、傳統能源、商品及能源科技等,尤其是商品領域的投資巨大,包括煤炭、銅等,不過鋻於目前商品的走勢來看,這些領域的中資投資將受到抑制,目前來看並不具備增長潛力了。我認為接下來休閒娛樂包括旅遊等、醫療保健將是新的增長點。

  目前A股市場的震蕩以及中國經濟的放緩或許會使中資産生更強烈全球化配置投資的意向,尋找擁有增長潛力的海外資産,這對於非洲來説是個好機會。

[責任編輯: 吳曉寒]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圖 片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繫我們Q&A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