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經貿  >  國際資訊  > 正文

歐洲或利用希臘危機 實現可持續性經濟恢復增長

2015-06-25 10:35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字號:       轉發 列印

  希臘政府提交的危機解決方案得到了歐元區的肯定,這為結束危機奠定了基礎。歐洲人正在為長遠的計劃做準備,以彌補歐元區制度本身存在的漏洞。

  希臘的“積極一步”

  在歐元區緊急峰會之前,希臘政府22日提交的危機解決方案為達成希臘救助協議“提供了一個良好基礎”。

  希臘目前正等待歐元區發放72億歐元的救助金,以幫助其償還在6月30日到期的16億歐元IMF的貸款。

  希臘與國際債權人“三駕馬車”(歐盟委員會、歐洲央行和IMF)的談判被稱之為勇敢者遊戲。在此前數月毫無成果的談判之後,希臘首次作出重大讓步。

  有媒體披露,在希臘政府提出的最新方案中,齊普拉斯政府在削減養老金及增加稅收等方面作出了關鍵性的讓步,這在齊普拉斯的競選承諾中是堅決反對的。

  這份新方案讓歐元區的樂觀情緒再度提升。歐盟委員會主席容克表示,他期望能夠在本週內與希臘政府達成正式協議。

  希臘經濟部長史塔沙基斯在接受採訪時指出,希臘政府的新方案將打破現有僵局,歐盟及歐元區的相關人士在初讀該方案之後已經給出了肯定的答案。

  歐洲的政策制定者顯然並不滿足於此。歐洲高官21日發表歐元區經濟整合計劃,成員國須交出部分主權,防止經濟危機重演。

  據媒體透露,這份計劃由歐盟執委會主席容克與歐洲央行、歐洲理事會、歐洲議會、歐元區財長會議合作完成。

  歐洲必須補的漏洞

  媒體的報道稱,歐洲的計劃包括:短期內,歐元區要更積極地動用權力,嚴懲那些採取短視近利宏觀經濟政策的成員國;每個成員國都要設立“竟爭力評估機構”,評估工資上漲幅度跟勞工生産力提升程度是否一致;2018年起,歐元區應有專門預算,應付經濟衝擊;未來還要設置歐元區財政部。

  為什麼在應付希臘危機之時,歐洲開始如此新的舉動?

  分析稱,這是彌補歐元區漏洞的一項重要舉措。希臘危機暴露出一個事實,即歐洲單一貨幣是一個根本上存在缺陷的計劃。

  這其實在歐元成立之初,那些創始人就心知肚明。在接受外媒採訪時,歐元創始人曾坦承過這一點,但也表示歐洲正是在各國彌補缺陷中達成一致的。

  英國《金融時報》的文章評論,從歷史上看,沒有一個民族國家提供終極支援的貨幣都會失敗。歐盟當初認為,它創建了相關結構,確保歐元仍將可行。希臘危機已證明,這種信念是不正確的。

  歐洲領導人也明白,希臘是一匹未能馴服的野馬,讓其脫歐與減免債務都會給整個歐洲的一體化造成不可估量的損失。

  世界知名的風險預測專家努裏爾·魯比尼警告稱,希臘離開歐元區勢必引發難以控制的地緣政治影響。

  如果做出讓步,那麼最終可能會在試圖拯救歐元區的過程中摧毀歐元區。在迄今堅持執行緊縮計劃的國家(如愛爾蘭、葡萄牙、西班牙和拉脫維亞),政府將立即被削弱。與此同時,在已經向希臘提供鉅額貸款的國家,選民們將不得不被告之,這些貸款可能永遠收不回來。

  希望中的隱患

  雖然歐元區領導人在政治層面對希臘的新舉動表示讚賞,但仍有一些歐元區成員國在技術層面對達成協定的幾率深表懷疑。因為希臘政府的提議來得太遲,而且缺乏足夠的細節。

  歐元區想以解決希臘危機為契機,完善現存的歐元區制度,但仍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

  有分析人士稱,希臘和國際救援方之間的矛盾看似錯綜複雜,但根本分歧在於,希臘被要求實施緊縮性的財政政策。

  但這可能並不能真正解決希臘危機。在今天,對陷入經濟危機的國家來説,實行擴張性的財政與貨幣政策是通行的選擇。在通常情況下,小國遇到債務危機可以通過貨幣貶值,增強出口,逐漸走出危機。

  而希臘從屬於歐元區,沒有自身獨立的貨幣政策,唯一的選擇只能是財政擴張政策,而這又為國際救援方所阻止。

  齊普拉斯對國際債權人的妥協在某種程度上違背了其競選承諾,也遭到了聯盟夥伴的指責。

  希臘民眾的大規模示威暴露出希臘現時的困境:一方面要求留在歐元區,另一方面又反對債權人提出的緊縮條件。這又回到了一個根本性的問題:在當前的國際金融治理條件之下,遭遇金融危機的小國能不能通過與債權人的博弈,達成某種兼顧各方利益的合理解決方案,實現可持續性的經濟恢復和增長?

  無論希臘危機如何演進,這個巨大的問號將長久地懸在人們的心頭。(記者 楊子岩)

[責任編輯: 陳文韜]

相關閱讀: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圖 片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繫我們Q&A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