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經貿  >  國際資訊  > 正文

日本糾結是否加入亞投行 輿論擔憂陷入孤立

2015-03-31 16:00 來源:環球時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環球時報報道 駐日本、韓國特約記者 蔣豐 李珍 李大明 記者 邢曉婧 魏輝】“事到如今,不要因細節不清楚而不下決定,必須主動(向中方)詢問。”日本前首相福田康夫29日敦促日本政府積極收集資訊以決定是否加入亞投行。福田發出這一呼籲之際,亞投行的“朋友圈”正迅速擴大。從北歐的芬蘭,到南美的巴西,從美國在亞太的“鐵桿”盟友澳大利亞,到中國臺灣,各國及地區紛紛申請加入亞投行的消息令人眼花繚亂。31日是申請成為亞投行創始成員的截止日,緊跟美國的日本並未流露“搭上末班車”的意向,日本輿論卻越來越“犯嘀咕”。“中國經濟外交現成效,日本或陷入孤立”,“不加入亞投行,日本在與中韓爭奪亞洲基礎設施建設項目時將失去很多機會”……各種擔憂聲凸顯日本輿論的焦慮。日本《産經新聞》告誡道,對於是否加入亞投行,現在甚至連美國都不是鐵板一塊,日本如果不能以最快速度了解詳細情況,將成為“最後的孤獨者”。日本駐華大使木寺昌人30日則對媒體表示,他與日本商界領袖相信,日本將在6月加入亞投行。

  “慎重考慮”VS “6月加入”

  據共同社30日報道,在中國海南省出席博鰲亞洲論壇年會的日本前首相福田康夫29日對媒體表示,日本政府也應積極收集資訊,就是否加入中國主導的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亞投行)做出決定。福田對成立亞投行的宗旨表示理解,他説:“亞洲有基礎設施投資需求。如果目前的(國際金融)機制無法應對,缺少基礎設施的國家的建設步伐將落後。”作為博鰲亞洲論壇理事長的福田還對媒體表示:“日中關係正在逐步改善。”

  福田的呼籲並未得到日本政府的積極響應。日本內閣官房長官菅義偉30日在記者會上就已經有40多個經濟體申請加入亞投行一事稱:“亞投行能否確立公正的管理?(我們)擔憂無視債務持續可能性而進行貸款會不會給其他債權者帶來損害?”他還強調日本政府對於加入亞投行“要再次慎重考慮”。

  日本駐華大使木寺昌人30日接受英國《金融時報》採訪時則表示,他與日本商界領袖相信,日本會在6月加入亞投行。木寺説:“商界覺醒得有些晚了,但是他們現在已經進行加入亞投行宣傳,這種宣傳看起來有效。”《金融時報》評論稱,如果日本加入,將被視為東京與華盛頓分道揚鑣,使美國成為唯一一個大的例外。

  日本的“慎重”與世界多國的熱情形成明顯反差。印尼《雅加達郵報》30日報道稱,隨著申請截止日期臨近,各國爭相加入亞投行。僅在28日一天,俄羅斯、巴西、荷蘭與丹麥等國就紛紛表示希望作為創始成員國加入亞投行。此前一天,喬治亞、土耳其與韓國已經遞交申請。出席博鰲論壇的瑞典官員也表達了興趣,其他北歐國家緊隨其後的可能性增加。截至29日,已經有42個國家加入或申請加入亞投行。在世界主要經濟體中,只有美國、日本和加拿大沒有申請加入。《韓國先驅報》稱,韓國宣佈申請加入後,日本成為該地區唯一不參加亞投行的美國重要盟國。30日,中國臺灣和芬蘭均表示將申請加入亞投行。

  “亞投行‘朋友圈’顯示中國經濟實力”,《日本經濟新聞》30日以此為題稱,中國主導的亞投行參加國有望擴大至南美和北歐等地區。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28日的博鰲演講中,對順利推進籌建工作顯示出自信。博鰲亞洲論壇向海內外彰顯中國的影響力。

  與世界眾多國家步調不一致讓日本輿論擔憂日本會“陷入孤立”。共同社29日稱,希望加入中國主導的亞投行的國家正在增多。歐洲各國不顧美國與日本的擔憂,希望借此激活面向亞洲地區的貿易與投資。繼去年金磚國家就籌建開發銀行達成協定後,中國再次在經濟外交領域取得成效。有鋻於此,有意見擔憂與中國存在歷史問題、且重視對美同盟關係的日本可能陷入“孤立”。報道稱,七國集團中已有4國宣佈加入亞投行。日本則被歐洲各國紛紛宣佈加入亞投行這一“預料之外的事態”打了個措手不及。外交人士分析稱:“只要美國不點頭,日本就無法採取行動。然而,美國突然宣佈加入而使日本陷入孤立境地的可能性也是有的。”

  “日本做亞投行的局外者好嗎?”日本《北海道新聞》30日以此為題發表評論文章稱,歐洲、大洋洲等亞洲以外的國家都加入了亞投行。其中,很多國家是美國的盟國,他們為什麼要冒得罪美國的風險加入亞投行?這是因為他們看準了亞洲的重大發展機遇,要搭上亞洲經濟發展的順風車。而日本作為亞洲國家,反而無動於衷。

  《朝日新聞》稱,日本政府不斷指出問題點,這與不斷摸索建立聯繫的各國形成鮮明對照。經營的健全性、對於人權和環境的考量、中國的國家利益主義、與日美主導的亞洲開發銀行的分工——日本作為亞投行的“評論家”,無人能出其右。然而,集結了亞洲、大洋洲、中東、歐洲多個國家的亞投行,年內便將開始運營。在美國,金融機構將新銀行視作生意的“種子”已經開始接觸,所以美國國內也並非那麼團結。由美國人擔任歷屆總裁的世界銀行,也正向著與亞投行合作的方向進行討論。日本繼續缺席真的好嗎?到了該考慮如何參與的時候了。

  日企業界擔憂喪失機會

  同為中國鄰國的韓國,輿論則呈截然不同的景象,自韓國政府上周宣佈申請加入亞投行後,“如何受益”成為韓國媒體熱烈討論的話題。韓國《朝鮮日報》30日刊發社論説,一旦正式運營,亞投行將為韓國帶來更多商機。《韓國先驅報》稱,韓國與中國有著良好關係,中國是韓國最大的貿易夥伴和重要投資目的地。韓國加入亞投行將促進這種繁榮的經貿關係進一步升級。更為實際地説,韓國將從加入為亞洲地區基礎設施發展融資的亞投行中受益。首爾官員希望,擁有廣泛經驗和高科技的韓國企業將能夠參與到這些潛在工程中,建築業、能源業、通信與運輸業大有希望。路透社30日援引韓國企劃財政部官員的話稱,韓國期望在亞投行中佔有4%至5%的份額。

  韓國的加入尤其令日本企業界擔憂。《日本經濟新聞》稱,日本部分企業開始擔心日本如果不加入亞投行,可能會對海外訂單造成影響。日本一直在積極爭取亞洲發展中國家的高速鐵路、核電站、機場、通信工程等基礎設施項目,並同中國、韓國等展開激烈競爭。日本不加入亞投行,亞洲以及很多發展中國家的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將被別國搶佔先機,讓日本的技術輸出遭遇很大障礙。《日本時報》稱,一名日本官員説,韓國的舉動並不出乎預料,韓國搶在日本之前加入亞投行可能是試圖獲得優勢。報道稱,分析人士警告,韓國和歐洲大國都已決定加入,日本企業可能在發展中國家基礎設施工程競爭中陷入不利地位。

  日本企業中國研究院執行院長陳言30日對《環球時報》説,日本經濟産業省和企業界都十分渴望加入亞投行,目前為止拒絕加入的主要原因是日本的外交政策依然是安倍倡導的“價值觀外交”。

  清華大學當代國際關係研究院副院長劉江永30日接受《環球時報》採訪時表示,日本對加入亞投行態度消極,表面上挑剔亞投行無理事會、決策層和權利劃分不清等技術層面的問題,實際上除了中日並不融洽的政治關係以外,日本對由中國主導的活動依然持不願跟隨的態度。安倍訪美在即,最後還是要看美國行事,雖然此行安排安倍在美國國會演講,看似推進美日關係,事實上安倍難免人在美國卻滿腦子想著中國。

  看美國行事的同時,日本又擔心被美國丟下。《産經新聞》30日發表評論文章稱,在經濟發展強勁的亞洲,到2020年前需要大量的基礎設施投資。對於這麼旺盛的資金需求,僅憑日美主導的亞洲開發銀行是不夠的,因此需要中國創設的新銀行。對於是否加入亞投行,甚至美國都不是“鐵板一塊”。日本學者五十嵐徹表示,其實日本更應該關注美國的動向。並不排除美國與英國協調統一立場,參與亞投行的可能性。而日本如果不能以最快速度了解到詳細情況,將成為“最後的孤獨者”。在亞投行問題上,日本不要抱著“美國不會越過我們與中國交易”的幻想,“越頂外交”在歷史上發生過。

  歷史問題並非主要考量因素

  “還有觀點認為,歐洲各國與中國之間沒有大的政治紛爭,所以比較容易以經濟為重而加入。但是,在二戰結束即將迎來70週年的當下,日本與中韓存在歷史問題的困擾。”共同社29日將日本未加入亞投行的原因歸結到歷史問題。《韓國先驅報》稱,與和美國結盟相比,日本與中國的對抗可能是它未加入亞投行的更大因素。

  對此劉江永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説歷史問題是日本加入亞投行的障礙有些牽強,日本是否加入亞投行主要還是由決策層基於在政策和戰略上的考量做出判斷。劉江永説,中國經濟已取得成效,現在願意和各國分享,亞投行這種金融方式可以有效幫助實體經濟得到落實。而對於他國是否加入,中國一直持開放、務實態度。現在這麼多國家加入足以説明這個倡議深入人心,日本是否加入由他們自己決定。

  歷史問題未必與日本是否加入亞投行有關,但安倍在歷史問題上同樣左右為難。隨著二戰勝利70週年紀念日臨近,國內外要求日本正視歷史的呼聲高漲。日本共同社最新進行的全國電話輿論調查結果顯示,對於安倍將要發表的戰後70週年談話,54.6%的受訪者認為應該寫入“對殖民統治和侵略的反省與道歉”。關於行使集體自衛權的安全保障相關法案,49.8%的受訪者反對安倍在本屆國會促其獲得通過的計劃。此外,安倍日前接受《華盛頓郵報》採訪時稱慰安婦是受“人口販賣”之害造成的。這一言論連日來遭到韓國政府的嚴詞批判。

[責任編輯: 馬迪]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股 市
臺灣| 大陸
    臺股17日開盤漲44點 為8538點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繫我們Q&A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