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經貿  >  國際資訊  > 正文

英國防止國資流失有絕招

2014-04-29 09:00 來源:經濟參考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二戰後,國有化運動在一些西方國家風起雲湧,英國工黨政府先後兩次掀起國有化浪潮。隨著經濟停滯不前,以及國企問題不斷增多,英國開始推動私有化。通過對國有企業採取先易後難、分段推進的改革步驟,英國對主要國企進行了私有化,激發了企業活力,卸下了政府包袱,增加了財政收入。

  在改革過程中,英國政府採取多種措施防止國有資産流失,保護中小企業和投資者利益,注重企業員工安置,使國企改革順利推進。

  先易後難分段推進國企改革

  為治愈二戰創傷,從1945年12月起,英國工黨政府實行國有化政策,到上世紀70年代初,英國國有企業固定資産佔全國總資産的30%,成為這一時期國家經濟發展的支柱。與此同時,國有企業的問題也逐漸顯現:企業冗員、效益低下、虧損嚴重,實體經濟增長乏力,出現以滯脹為特性的“英國病”。

  1979年,撒切爾政府執政,為挽救英國經濟開啟了私有化大幕,執行了有計劃有步驟推行國有企業私有化的新經濟政策,在財政戰略上堅持以貨幣主義為主的緊縮政策,放鬆政府管制,鼓勵市場競爭,改善投資環境,積極引進外資。

  撒切爾夫人推行“小政府、大社會”模式,首先撤回政府對工商業的直接干涉,把改革定位為不以政府獲得最大的財政收益為目標,而是通過資産重新分配,讓更多的人成為國有資産所有者。這種目標設置很大程度上減少了國企改革中可能出現的國有資産流失、國有股減持定價等問題。

  改革過程中,英國政府遵循“先盈利、再出售”原則,採取了先易後難、分段推進的措施,將私有化目標基本鎖定在盈利狀況較好的國企上,包括英國石油、英國航空、勞斯萊斯和英國鋼鐵等知名品牌。1989年後,英國政府才開始出售帶有自然壟斷性質的企業及處於衰落的老企業。

  在國有股減持過程中,英國政府通過各種措施,如簡化購買手續、允許分期付款等,鼓勵普通居民尤其是本企業職工購買股票,最大限度吸收廣大國民參與,從而既增加購買國有股的資金來源,又保證出售時的公平性。

  為保證國有資産不被賤賣,英國政府制定了一套完整的體系,主要包括:一、法律和法規約束。國有股出售之前,在主管不同産業的政府部門外成立獨立於政府的私有化立法和政策制定委員會,由他們結合公眾意見制定相關法律法規,避免人為干擾;二、政府任命一些專業人士對國有資産進行評估,涵蓋金融、財務、證券管理、法律等各方面人才,專業人士提交評估報告,爭取國有股賣個好價錢;三、設立國有資産私有化績效審計司,通過嚴格審計防止國有資産流失。

  為保證改革順利進行,英國政府還制定了一系列配套措施,比較典型的是特別股權安排、照顧職工和分散小額股東的權益。特別股權安排是指政府保留一部分國有股權暫不出讓,目的在於防止某些行業或私人企業利用私有化改造,採取惡意收購或兼併國有企業的不良做法,同時也制約企業的管理人員利用私有化改造轉公為私,瓜分國有資産。照顧職工和分散小額股東權益,重點在於合理確定職工持股購股方案,一般讓本企業職工持有本企業總股份的10%左右。

  改革激發企業活力負面影響不容忽視

  撒切爾執政期間,政府共出售或私有化了50家國有企業,其中包括數十家電力和水利企業,為政府財政籌集資金超過500億英鎊。由於制度設計較完備,執行有力,從1979年到1989年,英國企業私有化進程順利,企業活力被有效激活,大多數改制國企在上市後表現較好,英國成年人持股比重從7%上升至25%。

  1979年英國政府推行的私有化,掀起了西方政府管理國企的一場革命。英國採取業務出售、管理層和員工收購、授予特許權、股票上市等手段,使企業以一種清新、透明的方式開始經營,外部投資者能夠清楚了解企業的經營狀況。改革之後,企業活力大增,英國政府不僅通過股份制得到了660億英鎊的收入,而且每年可從這些企業中得到33億英鎊的稅收。

  但私有化的負面效果也不容忽視,包括公共服務建設投入減少、物價持續上漲、企業大幅裁員、政府財政轉移支付增加等。例如,英國鐵路公司私有化導致政府對該行業的年度財政轉移支付,從上世紀80年代後期的10億英鎊左右,提高到2006-2007財年的60億英鎊,而私營鐵路公司也將運營成本轉嫁給消費者,使得火車票價逐年上漲。政府對煤炭行業的私有化導致1985年煤炭工人大罷工,此後10年間,煤炭行業失業人員增加了20多萬。私有化以來,英國電信集團裁員人數也超過10萬。

  注重安撫職工避免各方抵制

  英國私有化進程一直在持續,2010年以來,英國政府主導了新一輪的私有化浪潮。為確保改革順利推進,英國政府的私有化方案更注重完整性、長期性和安撫性,有效地避免了員工與僱主、員工與政府之間的衝突。以英國皇家郵政改革的例子最為典型。

  2013年10月,英國皇家郵政集團登陸倫敦證交所,上市首日即受熱捧,收盤時股價大幅上漲38%,成功募集資金約17億英鎊,成為年度歐洲地區規模最大IPO事件,同時也是過去十多年來英國最大國有企業私有化案例。

  根據英國政府和皇家郵政集團的計劃,皇家郵政集團10%的股票無償派發給該集團員工,平均每人將獲725股。若以發行價計算,每名員工所持股票價值約為2392.5英鎊。同時規定,員工需持有股票3年之後才能出售,持股5年之後再出售可免征所得稅。

  由於政府在補償計劃上相對慷慨,且從宣佈上市計劃至今皇家郵政並未進行大規模裁員,該私有化計劃獲得內外部較高比例認可。數據顯示,僅不到0.5%的員工拒絕接受郵政集團的無償送股,換言之,支援此次私有化的員工比例接近100%。

  儘管英國通信工人工會一直以來反對並批評政府此次私有化計劃,並有皇家郵政員工在集團上市首日還聚集在倫敦證交所門前抗議,但總體而言,科學合理的上市設計、人性化的員工補償與持股激勵計劃,使皇家郵政上市成為一樁皆大歡喜的交易,也為英國政府下一步私有化奠定了基礎。

[責任編輯: 楊麗]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股 市
臺灣| 大陸
    臺股17日開盤漲44點 為8538點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繫我們Q&A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