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拜債務危機的影響尚未完全消除,新一輪風波又從希臘傳開。昨日,受惠譽(全球三大評級機構之一,另兩家是穆迪和標普)調低希臘主權債務和相關銀行長期債務的評級水準,並將希臘公共財政狀況前景展望確定為“負面”的影響,引發市場對主權信用危機的擔憂,導致全球資本市場繼迪拜事件後再度集體受挫。
早在迪拜債務風波“颳起”之時,市場就預判希臘、俄羅斯、墨西哥等新興市場將成為“迪拜第二”。希臘主權信用風波的“被實現”,使得會否引發“主權信用危機”連鎖反應的擔憂加劇。
財赤佔GDP比例升至12.7%希臘主權信用被降級
12月8日,全球三大評級機構之一的惠譽國際信用評級有限公司宣佈,將希臘主權信用評級由“A-”降為“BBB+”,還下調了五家希臘銀行的信用評級,其中包括希臘四大商業銀行,並將希臘公共財政狀況前景展望確定為“負面”。這是希臘主權信用級別在過去10年中首次跌落到A級以下。
其實,希臘的主權信用問題早就種下了種子。早在2004年希臘政府就承認,為了加入歐元區,在財政赤字數據上“動了手腳”。事實上,近年來,希臘一直未能遵守歐盟有關財政赤字佔國內生産總值的比例不能超過3%的規定。
今年1月,標準普爾評級公司就下調了希臘的主權信用評級。今年10月,歐盟委員會已經表示,包括希臘、匈牙利等6個國家赤字和債務風險超出控制。12月7日,標普決定將希臘的“A-”本外幣評級列入降級觀察。
希臘政府剛剛公佈的數據顯示,其財政赤字佔國內生産總值的比例升至12.7%,公共債務佔國內生産總值的比例升至113%,兩項指標遠超歐盟《穩定與增長公約》規定的3%和60%的上限。這引起外界對於希臘公共財政狀況的擔憂。
惠譽表示,它相信希臘提出的2010年把財政赤字佔國內生産總值的比例降至9.1%的目標“是可實現的”,但希臘缺乏“實質的結構性政策”,因此外界難以相信其有能力穩定並減少公共債務比例。
各國政府大幅舉債全球主權信用隱憂增加
前不久爆發的“迪拜債務風波”,已經向世人展示了局部地區主權信用危機的破壞力。發改委對外經濟研究所國際綜合研究室主任王海峰在迪拜危機後就指出,迪拜危機可能是後危機時期的一次危機。如果經濟不能恢復到一個比較合理的水準,希臘、愛爾蘭、義大利、葡萄牙,遲早會出問題。“出的問題如果不是主權信用問題,就是其他問題。”現在來看,王海峰一語成讖。
希臘的主權債務信用危機,不過是全球主權信用危機日益嚴峻的一個縮影。為了刺激經濟應對金融危機,全球主要經濟體都大舉發債給市場注入流動性,使得各國政府積累了鉅額的公共債務。據統計,2009財政年度,美國聯邦政府赤字佔國內生産總值的比重達10%,歐元區成員國財政赤字佔國內生産總值的平均比例將達到6.4%。而英國的財政危機更迫切,美國摩根士丹利公司認為英國最早明年就可能爆發財政危機。
今年9月,惠譽警告説,如果美國、英國、法國、德國和西班牙等主要經濟體的公共債務水準不降低,有可能導致這些國家的主權信用評級被降低。穆迪12月8日指出,由於在金融危機中積累了鉅額公共債務,英國、法國、德國和美國等主權信用長期獲評最高3A級的國家,可能遭遇數年“財政危機”。未來數年內全球17個享受3A主權評級的國家均面臨財政危機。
全球股市集體再受挫
希臘主權信用等級被調低,使得剛剛經歷過迪拜債務風波衝擊的全球股市再次集體遭受重挫。
週二(歐洲時間),歐洲股市大幅跌收,銀行股的跌幅尤為沉重。其中,英國富時100指數下跌1.7%,德國DAX指數跌1.7%,法國CAC-40指數降1.4%。而處於風波中心的希臘股市更是重挫6%。迪拜股市昨日收盤下跌6.39%。
美國股市三大股指也大幅下跌:道瓊斯指數下跌1%,Nasdaq指數下挫0.76%,標普500指數下挫1.03%。
歐美股市的大幅下挫,顯然影響了亞太股市。昨日,亞太股市大多走低,其中,日經225指數收盤跌幅0.3%;香港恒生指數跌1.44%,連續第三個交易日收盤走低;中國上證綜指收盤跌1.1%,深證綜合指數跌0.3%;澳大利亞股市也是連續第三個交易日收跌。
暫不會成迪拜第二
不過,相對於迪拜債務風波發生後股市的深度下挫來看,希臘主權信用風波對股市的衝擊力明顯要弱。歐元集團主席容克就指出:“一些新聞報道給公眾和市場造成了希臘正步入破産境地的印象,我對此感到驚訝———如果不説是憤怒。”
“希臘在歐元區經濟體中體量很小,影響有限,希臘主權信用狀況也不是太糟糕,希臘難成迪拜第二!”知名財經評論員葉檀告訴記者。
希臘債成了燙手的山芋
據新華海外財經報道,在此次希臘主權信用風波爆發前,希臘政府正尋求向中資銀行出售至少250億歐元的債券,以為其鉅額公共債務進行再融資。與此同時,希臘還希望中資銀行在二級市場也購買其部分債券。另據希臘的一家金融網站報道,希臘總理喬治·帕潘德里歐一直在親自與中國銀行和另外兩家中資銀行進行秘密談判,高盛集團和摩根大通也參與了談判。
葉檀指出,“有消息稱,希臘銀行一直靠買賣債券來賺錢,他們以低至1%的利率從歐洲央行借錢,再用來買入利率高達5%的政府債券,賺取差價。這種模式難以持續,中國購買這樣的債券,就相當於購買了燙手的山芋。”
[責任編輯: 楊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