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經貿  >  國際資訊  > 正文

004年終中國外貿躍上新臺階

2004-12-21 16:55 來源: 字號:       轉發 列印

  截至11月底,2004年中國外貿總額已經超過1萬億美元。據預計,中國今年將在貿易額方面超過日本,成為繼美國和德國之後的世界第三大貿易國。中國商務部新聞發言人崇泉就此接受記者採訪時欣喜地表示:“對外貿易上了一個新臺階。”

  展望2005年,專家學者以及政府官員都認為中國對外貿易還會持續增長,世界銀行貿易局局長兼經濟發展預測部負責人、資深經濟學家尤裏·達杜什甚至對記者預言:“從戰略的角度來講,中國距離成為全球貿易第一大國的時間已經不是很遠了。”

  逆差並不輕於順差

  2004年1至4月,中國外貿經濟出現了一個明顯的異常現象:在進出口高速增長的同時出現了累計高達107.6億美元的貿易逆差。自1990年以來,中國外貿始終是順差,1998年達到最高,為435億美元。一時間,要求關注貿易逆差的呼聲不絕於耳。對此,專家指出,對於逆差,關鍵要看進口商品結構是否合理。

  對於逆差與順差之間的博弈,商務部研究院副院長李雨時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這些年來中國貿易一直順差,呈現逐年縮小。但中國的進口需求中主要是投資需求,消費需求只佔很小的一部分,主要是進口設備、原材料、技術和能源等。這幾年中國變為貿易逆差的可能性是很大的,比如中國本身能源短缺,原油進口量是很大的,如果國民經濟保持比較高的增長勢頭,對國外進口需求還是相當大的。中國想保持過去那種大量順差的狀態已經不太具備了。”

  商務部外貿司司長魯建華説:“在正確認識和理性看待貿易逆差的同時,從防止經濟和外貿大起大落出發,我們一方面要繼續採取措施努力擴大出口,另一方面應切實加強對重要商品的進口監測,進一步優化進口商品結構,確保經濟和外貿的協調發展。此外,應充分發揮産業政策的導向作用,綜合運用經濟、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遏制部分行業盲目投資、低水準重復建設以及無序競爭導致的資源浪費。”

  記者認為,逆差並不輕於順差,從長期趨勢來看,國家利益的實現根本上還是取決於進出口貿易的動態平衡,比如美國服務貿易的鉅額順差一定程度上彌補了其貨物貿易的逆差,而日本、韓國因進出口長期不平衡所引發的弊端也日益顯露。考慮到中國的資源狀況、市場規模、産業結構和經濟體制等各方面因素,一個基本平衡的貿易差額也應該是符合中國經濟發展要求的。

  中國貿易地位增強

  2004年4月和5月,兩件吸引全世界目光的事情接踵而至。一件是第15屆中美商貿聯委會會議4月21日在美國商務部舉行;另一件是5月6日,中國商務部和歐盟委員會貿易總司在布魯塞爾聯合主辦了中歐投資貿易研討暨洽談會。

  今年7月記者赴歐盟總部比利時布魯塞爾採訪時,時任歐盟貿易委員的拉米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肯定地説:“在過去的五年中,歐盟與中國之間的經濟貿易關係日益密切,變化的程度超過了歐盟與其他國家和地區之間的關係。從今年年初開始,中國已經成為歐盟的第二大貿易夥伴。我們非常重視中歐之間的貿易關係。”

  聯合國貿發會議公佈的《2004年世界投資報告》認為,中國已成為當前世界經濟增長的兩大發動機之一。英國《金融時報》近日發表題為《世界正在合著中國的節拍翩翩起舞》的文章説,在加入世貿組織3年後,中國在全球商業領域的影響力不僅是重要的,而且是決定性的。中國當前對世界貿易的影響力非常之大,以至於投資增長的最微弱下滑都可能對全球的需求造成巨大影響。

  外貿經營權改革

  2004年6月,坊間流傳著個人也可獲得對外貿易經營權。此非空穴來風,新修訂後的《對外貿易法》于2004年7月1日起正式開始實施,根據修訂後的《對外貿易法》,國內自然人將首次獲得對外貿易經營權。

  中國法學會WTO研究會副會長何茂春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説:“外貿權的下放,是中國最近25年來外貿體制改革的成果。外貿權高度壟斷,是過去中國計劃經濟的特點,不僅制約了中國國內體制的改革,影響中國融入全球化,同時嚴重妨礙了公平競爭,給中國很多産業帶來了損害,特別是發展機遇上的損害。自由貿易是當今世界的大潮,全球化重要的一部分就是貿易高度的自由化,任何個體都有自由貿易的權利。”

  《對外貿易法》的修訂只是中國外貿體制政策環境不斷優化的其中一方面,中國商務部規劃財務司與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發佈的2004年秋季《中國對外貿易形勢報告》指出了2004年中國對外貿易快速增長體制政策方面的原因:一是出口退稅機制改革使出口欠退稅問題基本解決,出口企業資金狀況明顯改善。截至9月底,全國累計出口退稅3351億元,增長147%,其中老賬清退2000億元,基本完成清退計劃。二是從2004年7月1日起,中國全面實行外貿經營權登記制,進一步釋放了民營企業、股份制企業發展外貿的活力。三是國家和地方鼓勵外貿發展的政策不斷完善,政策效果明顯。四是中國參與區域經濟合作取得新的進展,進出口環境得到改善。

  區域經濟一體化迅速推進

  2004年9月20日,中國—東盟博覽會組委會第二次會議在廣西南寧召開,吹奏“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建設的序曲。中國商務部副部長安民説,溫家寶總理親自倡議發起的中國—東盟博覽會,是中國政府為全面深化中國與東盟國家“面向和平與繁榮的戰略夥伴關係”的重要舉措,是促進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建設,加快發展中國與東盟國家經貿往來,增進中國與東盟國家相互了解,共創中國與東盟國家合作商機的重要平臺。

  20世紀90年代以來,在歐盟與北美自由貿易區的示範與刺激下,區域經濟一體化的浪潮方興未艾。目前,WTO所涵蓋的貿易量大致佔全球貿易量的90%左右,而世界上形形色色的區域性貿易集團所涵蓋的貿易量已佔到全球貿易量的50%以上。可見,區域經濟一體化已成為世界經濟發展的必然趨勢。

  目前中國已參與的區域經濟合作組織主要包括亞太經合組織(APEC)、亞歐會議以及上海合作組織等。通過參加這些區域經濟合作組織及相關活動,中國很好地擴大了在國際社會的影響力,也很好地推動了亞太及亞歐成員之間的經貿合作。同時,中國也參與了很多以雙方相互開放市場為主要內容的區域貿易安排,包括內地與香港和澳門地區的CEPA、與印度的《曼谷協定》、與東盟的FTA談判(已結束了貨物貿易談判);還啟動了與其他一些國家和經濟體的FTA談判,包括此次APEC領導人會議期間啟動的中智自貿談判和中新自貿談判等。

  中國商務部部長助理易小準認為,各種區域貿易安排不僅對中國經濟的發展起到了積極推動作用,也為企業“走出去”帶來了更多發展機遇,為老百姓增添了實惠。同時,區域貿易安排也使參與國實現了雙贏。易小準説,中國政府將繼續推進已有的區域貿易安排和已啟動的區域自由貿易談判,並希望各方共同努力推動區域貿易自由化、貿易投資便利化以及全球區域經濟一體化。

  並不可怕的貿易摩擦

  2004年11月9日和12月10日,美國商務部和國際貿易委員會分別就中國輸美木製臥室傢具反傾銷案作出終裁,認定中國産品存在傾銷,並對美産業造成了損害。

  中國木製臥室傢具遭反傾銷只是近年來中國貿易摩擦進一步加劇的冰山一角。商務部進出口公平貿易局局長王世春11月22日在北京舉辦的“貿易救助措施高層研討會”發表演講時説,自1979年至今,共有34個國家和地區發起了673起針對或涉及中國産品的反傾銷、反補貼、保障措施及特保措施調查案件,其中反傾銷案件600起,其他案件73起,涉及4000多種商品,影響了中國約191億美元的出口貿易。美國、歐盟、印度、阿根廷、土耳其、澳大利亞、南非、墨西哥、加拿大、巴西成為對中國發起貿易救濟措施調查的前十位國家或地區。

  王世春預計今後一個時期,國外對中國商品採取反傾銷等貿易救濟措施的大要案將會增加,紡織品和機電産品會遭受更多的反傾銷調查和特保措施,反傾銷仍是主要手段,但特保措施依然存在,反補貼成為新的手段。中國的出口環境有可能進一步惡化。

  中國進入貿易磨擦高發期,是近年來中國對外貿易迅速增加,中國商品佔世界市場的份額不斷擴大所引起的,而且中國對外貿易區域不平衡,在總體保持進出口貿易平衡的情況下,對美國等個別貿易夥伴存在鉅額貿易順差,另外,粗放型的出口增長方式也是國外頻繁對我發起反傾銷調查的重要誘因。但是,貿易摩擦並不可怕,事實上,目前所有貿易摩擦的涉案金額佔中國出口總額的比重還非常小,在應對貿易摩擦的時候理性地爭取自己的權益,並慎重應對貿易磨擦高發期。如,提升出口産品結構、規範出口秩序、加強對企業的指導與協調、積極應對各種貿易糾紛、加大對外投資力度、積極參與多邊貿易一體化進程等。

  樂觀展望2005年

  “從戰略的角度來講,中國距離成為全球貿易第一大國的時間已經不是很遠了。”12月13日,世界銀行貿易局局長兼經濟發展預測部負責人、資深經濟學家尤裏·達杜什在世界銀行《2005年全球經濟展望》報告會説出這樣的預測。在記者的追問下,達杜什進一步闡述了他的看法:“在時間來説,可能是10年,也可能是20年。但要清楚的是,我們探討中國何時會成為全球貿易第一大國,是我們今天討論中國在國際經濟方面的地位,以及中國採取什麼樣的政策所必須要考慮的因素,這不是我們想像之外的。”

  達杜什還説:“預計2005-2006年中國的進出口依然會保持非常強勁的增長態勢,主要是在這些年份期間,世界貿易也會保持比較快速的增長。中國現在比較強調消費,同時外國直接投資流動不會有太大的變化,因此預測中國進出口依然會保持非常快速的增長,但有可能比起最近這一年步伐會稍稍放慢一些。”

  無獨有偶,2004年秋季《中國對外貿易形勢報告》指出:2005年,國際國內形勢總體上仍具備支撐外貿發展的基本條件,但發展環境會比2004年趨緊。初步預計,2005年中國對外貿易的增速將低於2004年,但仍有望保持15%左右的較快增長。

  報告同時還闡述了影響2005年中國對外貿易發展的一些不能忽視的因素,主要表現在:(一)世界經濟較快增長的基礎不穩。一是國際油價居高不下加大了經濟運作風險。二是美國新一輪經濟復蘇缺乏強力支撐。三是歐美迫於通脹壓力開始考慮採取緊縮政策。四是主要經濟體財政失衡。(二)貿易摩擦問題將更為突出。目前,中國已進入貿易摩擦多發期,貿易摩擦數量居高不下,摩擦的形式日趨多樣化。從目前的趨勢看,2005年國際貿易保護有可能更為嚴重,針對中國出口商品的限制措施將繼續增加。全球紡織品貿易一體化後,中國紡織品出口遇到的摩擦可能進一步增加。(三)出口退稅機制改革的落實中出現了一些新的問題。出口退稅機制改革對我國2004年出口的快速增長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但地方分擔超基數出口退稅部分的壓力將會在2005年集中顯現出來。(四)能源、原材料價格持續大幅上漲,煤電油運供應繼續緊張,以及2004年基數較高等因素,也使得2005年外貿繼續保持快速增長的難度加大。(記者  李梅影)

  

[責任編輯: system]

相關閱讀: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股 市
臺灣| 大陸
    臺股17日開盤漲44點 為8538點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繫我們Q&A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